第296章 羲和(3/3)

天,羲和在大海中的甘渊,为十个太阳洗澡。羲和浴日,这个瑰奇绚丽的太阳神话,闪耀在民族明的远古画廊中。在《离骚》中,伟大的浪漫诗人屈原,则把羲和描写成驾驭太阳车的女神。“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湛蓝的天空中,女神羲和不慌不忙地赶着马车,和太阳一起走在归家的路上。那种从容优雅,那种风姿天然,如此令人神往。太阳女神羲和,就这样驾驶着流金溢彩的华丽神车,掌握着时间的节奏,每天由东向西,驾驭着太阳前行。时间运行在她的指掌之间,人类最宝贵的生死奥秘,在她的扬鞭催马中,匆匆流转。

到了三皇五帝的尧帝时期,光彩照人的太阳之母羲和,被任命为制定历法的人。《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尧帝指示羲和密切注视时间循环,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出计算时间的历法。这部中国最古老的历法,后来被夏王朝确立为国家历法,称为夏历。沿用到今天的中国农历,仍然称夏历。

编辑本段影响传中的羲和家族,自此成为中国古代掌管天的传奇世家。羲和家族的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个人,被尧帝派往东、南、西、北四方,观测天象,确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具体时间,从而安排历法,预测农耕节气。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太阳崇拜与土地崇拜就这样自然浑成,天衣无缝。天地之间,站起了大写的人。

其后,羲和成为官职,作为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王朝的国家级天官。历代羲和被委以重任,负责观察天,预言天象祸福。就在夏朝建立初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日食记载。《尚书.胤征》篇,夏朝第四代君主仲康时期,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夏历九月初一日,在二十八宿的房宿位置上,发生了一次日食。当时的天官是一位男性羲和,他沉湎酒色,荒废了天象观测,没有对日食作出预报。结果日食发生时,乐官击鼓,人们惊慌失措,狂奔着营救太阳。天下恐慌,诸侯震动。于是,仲康王依据夏朝的法律《政典》,决定严厉处罚。他命令大臣胤侯,征伐羲和国,处决了天官羲和。这次日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载,号称“书经日食”或“仲康日食”。而国外最早的日食记录,是公元前763年6月15日巴比伦的日全食记载,比夏代诛杀羲和的这次日食,要晚1000多年。

从东方女神到太阳之母,从国家神巫到朝廷官吏,羲和这个神话人物,匆匆走进了中国早熟的历史明。羲和的故乡东夷部落,据发祥于山东沿海地区。传,山东日照的天台山上,有一座汤谷,就是远古东夷人祭祀太阳神的圣地。今天的天台山面临大海,峻秀苍翠。山上的羲和部落遗址、太阳神石和太阳神陵遗址,述着远古太阳崇拜的神秘。

太阳女神羲和,驾驶着那光芒四射的太阳神车,托举着翱翔天宇的太阳鸟,把幽深的华夏历史,照耀得辉煌明亮,光焰夺人。

编辑本段生日之象《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了一则古老的神话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之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个“生日”神话虽受历代学者重视,却难释其义。最先对“生日”作出解释的是晋人郭璞。他在《山海经.大荒南经》注中“言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故言生十日,数十也。”这就是“生日”是一件极普通的事一生儿子,以日为命名。对此,着名神话学家袁坷先生极为反对,他“郭注‘羲和生十日’,多以人事现象解释神话,于义无当,其云‘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尤迂,盖于神话缺少理解也。羲和生日者,天上之日十也……非性子各以日名名之也’。”袁先生认为这里的羲和是日母,而不是人母。阁后期的神话仍沿日母这一主题发展下去。《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弥节兮。”洪兴祖补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羲和从生日的女神发展成驾车御日的日神。除了这两种看法外,还有一种看法值得注意。郭璞除一方面认为“生日”的实质是生子外,在《山海经?大荒南经》注中又“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故《归藏启盆》日‘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人,以为晦明。’又日‘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蝎谷。’故尧因此而立羲和之居,以主四时,其后世遂为此国。作日月之象而掌之,沐浴运转之于甘水中,以效其出人蝎谷虞渊也,所谓世不失职耳”这就是羲和“生日”的实质是观测日月之象,“以主四时”。羲和是尧的历算官。《艺类聚》五卷《尸子》更明确地认为“造历数者羲和子也”《书?尧典》也认为羲和是尧时掌天地四时之官,但它把羲和分为羲氏与和氏二人。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将神话历史化的作法,认为这种作法不足论。然而,事实上历史事实又常常是神话的源头或素材。将神话一概历史化故然不足论,全盘否定神话中有历史恐也会失之偏颇。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