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徐晃(3/3)


徐晃治军严谨,令行禁止,当时诸军云集于摩陂,曹*案行诸营,不少士兵出阵围观,唯有徐晃部下军营整齐,将士驻阵不动。曹*叹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啊!”

功成名就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曹*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为右将军,进封逮乡侯。十月曹丕称帝,史称魏帝,又进封徐晃为杨侯,与征南将军夏侯尚在上庸(湖北竹山西南)攻打蜀将刘封,破其军,刘封逃回成都后,被刘备赐死。因徐晃镇守阳平,迁封为阳平侯。后孙权派部将陈邵守襄阳,徐晃与曹仁共击陈邵,攻克了襄阳。

公元222年(黄初三年)九月,魏帝曹丕率军首征东吴。魏帝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大将军曹仁出濡须,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合、右将军徐晃围南郡。吴建威将军吕范督五军,以舟军拒曹休等,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救南郡,裨将军朱桓以濡须督拒曹仁。但由于时机尚未成熟,准备仓促,曹丕首次征吴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五月,魏帝去世,吴国乘机派左将军诸葛瑾等攻襄阳,徐晃与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徐晃因功增食邑二百,前后共计三千一百户。[20]公元22年(太和元年),去世,谥曰壮侯,子徐盖继嗣2]公元24年(正始四年),徐晃得享从祀于曹*庙庭。[2]徐晃一生俭朴,对自己约束很严,病死前还特别嘱咐叫埋葬他时敛以时服。

而且他每战有功,但很少邀功请赏,所以在曹*的军队中流传着一句话“不得晌,属徐晃。”徐晃用兵作战都把斥候派到很远的地方。先做出打不赢的样子,然后再奋勇作战,追杀敌人夺取胜利,兵士们常常忙得没有空闲吃饭[24],可谓别具一格。徐晃常叹息着:“古代的人常会忧虑遇不到贤明的国君,我现在有幸遇到了明主,尤其应当立功报效国君,哪里是为了个人名誉才做的[25]!”所以徐晃把为曹魏的统一事业而战斗当作自己效力的机会,以此为动力,鞭策着自己的行动。显出了他那可贵的品格。他是曹魏政权的开国元勋,也是中国古代的优秀战将。

《三国演义》一书对徐晃的多处正面描写,足见罗贯中对徐晃也是心仪有加。作为罗贯中历来以刘备为正统来书写,将曹*都不乏贬价之辞,而对徐晃则鲜有微辞。

徐晃的第一次出场这样写道:...汜将崔勇出马,大骂杨奉“反贼”。奉大怒,回顾阵中曰:“公明何在?”一将手执大斧,飞骤骅骝,直取崔勇。两马相交,只一合,斩崔勇于马下[1]。

后来杨奉与曹*交战时,曹*欣赏徐晃武艺,派遣满宠担任客,秘密潜伏至徐晃帐中,一番游后,成功将徐晃纳入麾下。

对于徐晃的公私分明,书中这样描述:...言未毕,忽报徐晃兵至。公令备马。平谏曰:“父体未痊,不可与敌。”公曰:“徐晃与吾有旧,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斩之,以警魏将。”遂披挂提刀上马,奋然而出。魏军见之,无不惊惧。公勒马问曰:“徐公明安在?”魏营门旗开处,徐晃出马,欠身而言曰:“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今君侯英风震于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公曰:“吾与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数穷吾儿耶?”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2]”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关徐原来交情不错(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曹*部下诸将中,自张辽而外,只有徐晃与云长交厚,其余亦皆敬服...”),用关羽衬托徐晃的为公不计私情,为国不惧怨谤。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