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章 汉学初考记 二(1/3)
大汉建安四年三月十七,并州,太原城。
此时的太原城,和四年前蒋通进入并州时的太原城已经大不一样了。
首先是太原城的外形有了彻底的改变。从四年前孙乾获得蒋通的任命开始。靠着蒋通初期调拨过来的大量粮食,孙乾实施了大规模的以工代赈工程。其主要的核心工程,就是给太原城加一圈外墙。当然,是典型的沃邦1型棱堡外墙。通过这个超大规模的工程,再加上零零散散的修筑水渠、整修道路等。朝廷每年支援太原的五十万石粮食被孙乾花了个干干净净。穷得叮当响的孙太守还不满足,干脆以境内所有盐池的出产做抵押,向青州、徐州的诸多商人大举外债。靠着巨量的粮食和资金注入,太原郡的各种产业都迅速得以恢复、发展。到了建安二年的下半年,也就是孙乾担任太原太守的第三个年头。太原郡居然可以向中央政府缴纳赋税了!
与太原郡恢复活力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太原城的人口数量相对减少。因为在高干统治并州的时候,由于并州深陷世家大族、匈奴、鲜卑、黑山军的交替侵袭。导致高干不得不把其治下的二十多万汉民集中在太原和长子两个郡治所在的县城附近居住以方便保护。但是蒋通入主后,黑山军彻底完了蛋。世家大族面对蒋通那是惶恐不安,暂时收了手脚。而匈奴是不敢,至少是不敢大规模的掳掠汉民了。鲜卑被吕布打得很惨。整个太原郡的外部环境极大改善后。聚集在太原城附近的十多万汉民就分散开了——毕竟,太原城虽然处在并州不多的几块平地上,但是人太多了,土地再好也不够分啊。其他的县城虽然平地不多,但只要肯迁移过去,所获得的好地还是比在太原城下挤在一处要多得多的。所以,四年时间里,太原县的人口,倒是不升反降了。
虽然太原县的人口下降,但是整个太原郡的人口却增长很快。孙乾刚刚入住太原郡时,账面上的人口是十五万。还不如青州的南皮一个县。但是四年时间下来,整个太原郡的在籍人口却达到了四十三万。近乎翻了两倍。
这增加的二十八万人口,一方面是新生人口,当然,四年时间并不长,就算太原郡的全部育龄人口拼命造人,那也增长不了多少。其增长的主要部分,一方面是当年黑山贼下山入户。三十万黑山贼下山时,为了争夺这些人口,太原太守孙乾、上党太守杜幾以及当时临时担任赵国相的鲁肃可是上演了一场有辱斯文的全武行。搞得当时在蒋通南下接驾后,暂代大统领的荀彧头痛欲裂。想和稀泥来个一家十万吧这几个已经撕破脸的太守居然都不干。最后还是审配给出了个主意:把三十万人口分成十五、十、五三份,三个太守抽签。结果孙乾运气最好,抽到了十五万那一份,太原郡人口生翻一倍。
然后就是清查世家大族隐匿的人口。你说这个是你的家奴,好,没关系,人头税加倍。然后你家居然有那么多家奴,好,户税往上调一等。什么?你不是他家的家奴,是被掳掠来的?嗯嗯,这个我们就要好好谈一谈了。
结果就是,蒋通在青州、冀州抑制世家大族的那一套移植到并州后,产生的威力比在青州、冀州都大。为啥?并州适合开垦的粮田不多啊,每个农奴的产出相比青州、冀州都要少。并州的世家大族本来从这些“贱民”上面搜刮到的东西就比不上青州、冀州的世家。结果还要按照大汉统一规格缴纳人头税、调整户税。这样一来不是亏死了么?于是并州的世家大族们纷纷释放家奴——在蒋通的高税收政策下,在并州这样土地贫瘠的地方大量蓄养家奴,那就是彻底的败家啊!
结果这样的政策执行了快四年下来,取得的效果是惊人的。经过并州世家大族的不断释放,以及政策鼓励下的农奴自行逃亡。光是这一块,并州的在籍人口就增加了八万。搞得青州、冀州的官员们个个都很惭愧。连带的,在幽州的刘馥在推广新政时,其力度也更猛了。
至于孙乾本人,弹劾他什么与民争利、残民害民、贪婪无耻、为政酷烈、一心讨好百姓居心叵测之类的东西,大量的出现在丞相府和皇宫里就没停过。可是有啥用?别说人家原先是蒋通办公室的秘书长,可以直接和最高领导对话。就连皇帝看到这样的东西都是冷笑一声就不管了。结果就是并州的土豪们弹劾得越厉害,孙乾得到的嘉奖就越多。要不是孙乾自己坚持要至少在太原郡干满十年,孙太守早就高升了。
然后就是太原郡内外环境的改善,吸引了以前逃到深山里的散在的流民下山入籍: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有个靠谱的政府的话,农民还是愿意接受一定的剥削以维持自身和家族的稳定延续的。
而最后呢,值得孙乾在目前的三年多任期里最大书特书的政绩就是,有三个匈奴部落内附!他们愿意每年向太原政府缴纳赋税,服兵役,定期交出一定的男子参加角斗,交出一定的孩童参加蒙学学习,拜汉朝皇帝,不拜单于庭。
虽说这三个部落都是小部落,都是部落之间的仇杀活不下去了被迫内附以求得大汉政府的保护,但再怎么说也是内附啊。孙乾先生这个太原太守,除了管辖太原郡外,现在也管着西河的一块地皮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