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章 父子谈心(1/2)
凉州人杰地灵,从古至今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皇伏羲在这里出生,秦将蒙恬北击匈奴在这里驻扎,冠军侯饮马瀚海封狼居胥从这里出发,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从这里经过,还有……>
这是可以让人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风水宝地,是无数英雄向往的圣地,却是百姓拼命都想逃离的地狱。>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战场不管如何惨烈,被士人用文字描绘的如何壮观,最终受苦的永远都是普通百姓,从无例外。>
魏军四处征战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天下一统还百姓以安宁吗?>
朝廷再腐败,官场再黑暗,只要天下不乱,百姓便可苟延残喘,天下若乱,百姓离散,人命比草贱,所以除了那些野心勃勃的枭雄,没人喜欢乱世。>
曹操毕生的宏愿就是平这乱世,一统天下再造华夏,可是太难了。>
华夏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同一时期永远不可能只有一个英雄,虽然大魏占据中原,领土广袤,虽然曹昂大力发展经济国库充足,虽然曹操身边汇聚了无数能臣猛将,训练出了天下最精锐的大魏铁骑,可魏军依然有胜有败,南阳一战更是折损了大将夏侯渊。>
为什么?>
曹魏强大,对手也不差,大耳贼身边同样汇聚了一群当世能臣,同样野心勃勃,妄想一统天下再造华夏。>
一山不容二虎,只能打。>
还有眼前的马超,出身名门武功高强带兵有方,又有法正帮他谋划,实力之强不逊战国七雄任何一方,就连曹操都不愿与之硬撼。>
人人都说天下大势在魏,可大势这东西就跟水一样,是不断变化的,四百年前所有人都说大势在楚,结果呢,楚霸王还不是被汉高祖围在了垓下,两百年前所有人都说大势在新,结果新朝皇帝王莽四十万大军没打过刘秀两万杂牌兵,大势这东西谁能说的准。>
曹操扭头望着武都方向问道:“你想怎么治理?”>
曹昂说道:“自然是轻徭役,免赋税,恢复民力了,孩儿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前两年以农耕为主,给百姓分配农具让他们开垦荒地,再像辽东那样安排军队组织人手修建房屋。”>
“百姓住的大多都是茅草屋,很多都自带全景天窗,冬天漏风夏天漏雨,这可不行,凉州的冬天不比辽东好多少,保暖措施必须到位。”>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解决温饱之后人才走精力干其他的,孩儿打算用两年时间彻底解决凉州百姓的温饱问题,再发展工业经济,修建一条长安到玉门关的铁路。”>
曹操凝眉陷入沉思,铁路的好处他已经见识到了,恨不得现在就铺遍全国,但他知道不现实,这种事得一步步来,从经济角度考虑,长安到玉门关的铁路暂时没必要修,路途太远工期太长回本太慢,但他们爷俩一个是大魏皇帝一个是大魏储君,考虑事情都不能只从经济方面出发,更要考虑政治因素。>
凉州是边关,虽然现在胡人问题已经解决,但还有西域三十六国,还有安息罗马,天下比世人想象的大,对手也是永远都存在的,只是换了对象而已。>
比如说,战国时期七国之间的对手是彼此,秦统一天下之后对手变成了匈奴,汉取秦代之后,对手更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国不强就要受欺负,这是三岁小孩都明白的道理。>
汉武帝雄才大略,继位五十四年,其中四十年都在打仗,愣是把不可一世的匈奴打的狼狈西迁,却始终没有对西域三十六国动手,为什么,不喜欢那里的领土吗?>
当然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是土地君王都喜欢,哪怕是沙漠。>
占着茅坑不拉屎嘛。>
西域三十六国也有许多膏腴之地,大汉却只对那里采取羁縻政策,很少派兵攻打,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西域离大汉太遥远,打仗的话战线拉的太长消耗太大,很有可能还没打下自己就被拖垮了。>
现在却不同,铁路一旦修通,中原与西域的距离就会拉进,路上的消耗就会无限降低,届时以魏军的强横战力,打西域三十六国那些渣渣还不是手到擒来。>
全面征服三十六国,废国号划州郡设官员,将其彻底纳入大魏治下,曹操的功绩可就真的超过秦皇汉武了。>
皇帝也分三六九等的,曹操何许人也,自然不愿意将自己排到末等,笑着说道:“你考虑的很全面。”>
曹昂没有谦虚,点头笑道:“百姓是水君王是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国运才能亨通啊,至于治理,治大国如烹小鲜,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好每件小事,积累多了也就变成了大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曹操默默咀嚼着这两句话,眼中的光越来越亮,最后拍着曹昂的肩膀笑道:“曹家基业交到你手里爹就放心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