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巨变(中)(3/4)

这两个人没有出现在别人的军队,却偏偏出现在荀攸的军队,以他们的武功竟然在幽州毫无作为,这绝对不正常,只可能以郭图的推测作解释。那就是郭嘉和荀攸联手,反叛出兖州!

现在王允的信件只不过是一个证明而已。

所以,面对王允的提议袁绍当然会欣然接受,于是写信给远在前线的郭图,问他是否现在就表明自己是讨伐袁术盟主的身份,并且明且支持郭嘉。

郭图老谋深算,他劝袁绍再等一等,毕竟郭嘉和荀攸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最后还没有确定下来。

若是两人真的联手的话,那么自己再支持郭嘉也不迟。因为荀攸和郭嘉若是联手的话,那么对抗徐济的把握就会大很多。

这句话令袁绍冷静下来。

毕竟现在谁也没有把握说徐济一定回不来,事实证明,各方势力派出了不少的人手。但是最后无不铩羽而归,不是损兵折将,就是叫徐济弄了一个灰头土脸。

没有徐济在的兖州军已经这般可怕了。若是徐济大难不死,回到兖州的话。那将是一种怎么样的恐怖?

所以,即便是扶植郭嘉。也要看看郭嘉有多强大的力量,而荀攸的态度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荀攸若是肯和郭嘉合作的话,那么郭嘉的力量可就非比寻常了,要知道荀攸是徐济起家时候便追随左右之人,他在兖州军之中的威望不弱于高顺甚至犹有胜之,这是个可以带领着自己手下军队全体改弦更张的人物。

在郭图看来,毕竟荀攸的军队是兖州军后组织起来的军队,虽然也是兖州军的精锐,但是并非像郭嘉现在手底下的那五千人,高顺训练出来的军队那样,是徐济的嫡系部队。

也许这支军队的感情和荀攸会更好呢!

人就是一种习惯的动物,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荀攸的军队自从他调任冀州之后便随他常年在外,和荀攸的感情更深一些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所以郭图劝袁绍再观察一下荀攸的反应。

“主公忘了吗?我们还有一张王牌在手中,袁霸他们不是已经到了幽州吗?公孙瓒马上就会把刘虞灭掉,我们就看一看荀攸到底对公孙瓒的行动有什么反应,是不是听之任之?还有,荀攸对于徐济的母亲被掳到幽州持什么态度,我们就可以知道郭嘉和荀攸的关系了。到那个时候,主公在宣称也不迟自己是盟主,支持郭嘉也不迟。”

袁绍深以为然。

于是袁术一直在豫州和扬州等地与袁术相持。

只是袁术和郭图想不到,他们的算计早就已经中了徐济和郭嘉的计策。

早在冀州之战的时候,郭图在冀州的“逃出生天”就已经预示着袁绍被徐济彻底玩儿死的命运。

就在这一段时间里,豫州和扬州的形势正在迅速地变化着。

张燕“占据”洪泽湖,表面上是在占水为王,其实是奉徐济的将令展开对广陵的曹操军队的动向进行监视。

曹操扩张实在有点太快了,徐济不得不防。

可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徐济的事情一件接一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对付曹操,当然徐济早前的心慈手软更占了主要的原因,这才令曹操有机会作大。

而且现在徐济实在是没有力量限制曹操了,不说自己的军队不够用,即便是够用,在自己和曹操的中间还有一个刘繇,徐济一时之间也着实没有理由对刘繇动手。

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所以才有了要张燕暗中监视广陵的曹操的命令。

毕竟,现在徐州已经落入到自己的手中,广陵这个地方一定要让曹操从嘴里吐出来。

当然,徐济没有忘记答应纪灵的事情,他要纪灵协同臧霸,引领大军进入到豫州和扬州的北部,开始了对两地黄巾军的征讨工作。

按照计划,这些黄巾军是对兖州兵源和农业生产的一个巨大补充。

臧霸和波才在黄巾军中地位崇高,这件事情当然是交给他们去做最好了。

几天以后,幽州的战局传来了消息:刘虞战败,本人更被公孙瓒抓住。

事情没有出乎徐济的预料,公孙瓒在抓住了刘虞之后把刘虞一家老少全部抓了起来,一齐斩首。

这个消息令所有人震惊,没有想到公孙瓒竟然这么狠毒。

只有刘虞那个一直在外请求援兵的儿子刘和逃过大难。

刘和得知噩耗之后,悲愤异常,便在幽州各地募兵,想要招集兵马为自己的父亲报仇。

刘虞在幽州的人望极高,刘虞的死激起了幽州百姓的愤怒,对幽州各地官员更是一种刺激,于是反对公孙瓒的大小势力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蓬勃而起。

不过,正如徐济所料到的那样,一直和刘虞虚与委蛇的鲜卑族和乌丸族也趁势而起,他们打着为刘虞报仇的旗号在幽州的边界和一些城市里蠢蠢欲动。

袁绍听说了幽州的事情当然高兴,因为这是检验荀攸和郭嘉关系的时候。

而徐济却在关心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