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迷局(下)(2/3)

这个郭淮领到了自己这里。

想到这里更是提起了百倍的精力去听郭淮说的每一个字。

因为经历的风浪多了,徐济不会那么轻易地相信别人。郭淮在徐济炯炯的目光的注视下,略微有点紧张,组织了一下语言。才道:“那天师傅进长安城来找我,把我吓了一大跳。而且师傅很急,一个劲地询问我长安的事情。心慌意乱下,就忘记把一些事情告诉师傅了。等到师傅走了以后。我越想越不对劲,但是又不知道师傅的行踪,所以才决定出城,决定自己解决这个潜在的危险。”

徐济仔细的揣摩着郭淮地话,觉得他这番言词可信性很高。即便是王允已经知道自己带领五千幽影渡河的消息,那下不可能知道自己和史阿这么隐秘的行动,可以说郭淮的出现完全是一个巧合。在这种情况下。郭淮的话的可信度就已经很高了。若是郭淮是王允的内鬼,那很难想象郭淮会在见到史阿之后马上缟出一个令史阿完全信任地理由来。若是如此的话。这个郭淮可是太高杆了。

不过小驶得万年船,现在只要听一听郭淮嘴中所谓的危险是什么,马上就可以判断出来这个郭淮到底是不是王允派出来用来算计史阿地人。想到这里,徐济微笑道:“伯济所谓地潜在的危险是什么,不妨说来听听。”

郭淮凝声道:“在下不知道师傅有没有向徐将军提起过我长安的身份。”

徐济从史书中倒是知道郭淮的来历。不过表面上却故作不知,那当然是为了检验郭淮有没有对自己说实话。才要说不知道,郭淮却失笑道:“是小子糊涂了,徐将军明明是第一次听说我这名不见经传之辈,也对。师傅又怎会提及我这籍籍无名之人呢?”

顿了一顿,郭淮道:“我的祖父郭全曾经乃是朝中的大司农。我的父亲郭缊现在正在并州雁门出任太守。”徐济点了点头,知道郭淮没有瞒自己,同时心中一动。这个郭淮倒是给自己提了一个醒,自己不是不放心于扶罗,要梁习暗中派人监视吗?若是这个郭淮投入到自己的手下。那么定会得到乃父郭缊地全力支持的。

并州初定,在雁门边关有一个自己的心腹在。实在是一件理想的事情,尤其是自己正在和北面的草原民族交战的时候。正在想着。郭淮又道:“早年的时候,小子曾随祖父安居在洛阳,当时就已经和师傅学习击剑之术,后来,京城西迁,祖父被逼迫入长安,我也跟着到了这里,后来师傅突然在长安出现,还当上了大汉第一剑师,我就接着和师傅学习剑术。而郭氏家族又非是本地人,我在长安举目无亲,幸好有师傅照料我,否则只怕我郭淮早已经病死在长安了。”

徐济这才知道原来史阿对郭淮有活命之恩。看样子,郭淮骗史阿的可能性已经是微乎其微了,而且史料记载上郭淮也是的确是个孝子。

过坏的眼中露出回忆的神色道:“我病好之后,便知道自己这条命是师傅救的,所以师傅要我赴汤蹈火我定然在所不惜。

徐济点了点头,历史上史阿和郭淮不都是曹魏集团的人吗?就是没听说两个人会扯上关系。史阿的脸上露出罕见的笑容,使得一张好像万年寒冰的英俊面孔有了一丝笑容。道:“伯济资质不错,人又勤勉,我岂有见死不救的道理?”

史阿对徐济道:“伯济是个有心人,我当初来长安的时候,伯济本来想要离开长安,回到故里太原阳曲,协助自己的父亲驻守雁门关,与羌胡作战,但是一见我来,便留了下来继续和我学习剑术。不过说到才能,我看伯济的带兵能力要远远超过他的剑术了。”

徐济这才知道,原来郭淮的命运在这里应为自己干预历史的原因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转变。

怪不得呢,徐济明明记得郭淮跟随曹操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家乡,何时在长安出现过?原来竟是因为史阿的突然出现而造成的。而且史阿也早就想到要把郭淮安插在长安做自己的棋子了。郭淮被史阿说得有点不好意思,微红着脸道:“师傅过奖了,不过师傅的嘱咐不敢有一丝的忘记,师傅不希望别人知道师傅与我之间的关系,所以时至今日,在长安还没有人对我的身份表示怀疑,只是知道我乃是已故大司农郭全的孙子。直到师傅大闹长安,我才知道师傅为何不让我张扬自己是师傅的徒弟。那是生怕我受到牵连,只是没有想到师傅会这么快回来。而且站到我的身边。”

说到这里。徐济还是没有从郭淮地话中发现一丝不妥当的地方。看来的确是自己杯弓蛇影了。看着徐济若有所思地样子,郭淮连忙一拍自己的脑袋道:“看我。居然说跑题了。事情是这么回事,当时师傅见我病好了。便建议我依附长安的权贵人物。毕竟我地祖父乃是朝中的大司农,人脉极广。因为王允和我祖父还算有点交情,而且王允乃是晋阳王氏家族的人。说起来也是同乡世家之好。所以我便去投奔王允”

徐济闻言失声道:“你说什么?王允乃是晋阳王氏家族地人?王氏家族不是在兖州琅琊吗?”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允地家族居然在并州而非是山东琅琊!”

一瞬间,徐济便捕捉到郭淮说的麻烦事情是什么了:自己带领五千幽影潜入长安地区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