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乡谣暗谜(2/3)

白樱雪道:“那你是如何知

道湖中有山的?”

令狐瑞道:“我猜的。”

罗静波顿时泄气了,撇嘴道:“闹了半天是胡说八道啊!”

“这可不是乱猜,我是有根据的。”令狐瑞自说自话地在篝火旁座下,“‘莹莹之绿泽,何乃现光辉?双目一相对……”

“‘显山又露水’!”罗静波惊讶地和令狐瑞异口同声念出了最后一句。

令狐瑞“刷”的一下展开折扇,怡然自得地扇了起来:“原来小姑娘也曾经听过这段乡谣,那就应当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这是什么乡谣?”白樱雪看向罗静波。

“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小时候父亲确实让我背过这首小诗。我对诗词歌赋丝毫不感兴趣,只记其词,不解其意。这么多年过去了,若非他提及,我压根就想不起来。”

白樱雪想了想,说:“据我理解,这四句话的意思是:一片莹莹的碧绿之水,为何会闪耀光辉?和某人双目相对,然后展现才能。不过很奇怪,‘双目相对’其实是个错词,正确的应是‘四目相对’才是。而且四句话的意思看似并无关联。”

“就是‘双目相对’,若是‘四目’,反而不对了。”令狐瑞解释道,“错,必然有错的理由。若是此处的‘目’,并非是指眼睛,而是‘木头’的‘木’呢?‘双木’,不就是个‘林’字嘛!”

“那‘秀林’的‘秀’字又在何处?”白樱雪问。

“在前句的‘何乃’二字,若是‘禾苗’之‘禾’,与‘乃’字正好拼成一个‘秀’字。不论是‘秀’字拆为‘禾’、‘乃’二字,还是‘双木相对’,都昭示着‘分开’之意。而‘莹莹之绿泽’,可以理解为湖水。湖水左右二分,则‘露水’而‘显山’。所以这首乡谣的真正含义,就是表明秀林山就在秀林湖水之中。”令狐瑞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言之有理。况且罗静波也背过这首乡谣,证明它不是令狐瑞自己瞎编的,使得白樱雪和罗静波不得不信服。

不过,眼下还有另外一个疑问,那就是令狐瑞的目的。白樱雪问她:“你去秀林湖做什么?”

“为了宝藏。”令狐瑞收起折扇,略微向两人凑近了些,小声道,“‘莹莹之绿泽,何乃闪现光辉?’因为湖中有宝贝嘛!”

“还能这么理解?”白樱雪诧异道。

“当然,‘乡谣其实是寻找宝藏的口诀’,这只是一个传闻,不过世人大多想不到‘莹莹之绿泽’是指什么地方,自然也就不知道秀林湖中有宝藏了。”令狐瑞得意道。

“既然你好不容易猜到了乡谣的秘密,却为何轻易地告诉我们?”罗静波也觉得这个令狐瑞有些不太对劲。

“我刚才听到你们的交谈,知道你们所寻之物并非是那份宝藏。我观二位面善,不似有歹心之人。再说,宝藏不易得,即便你们想夺宝,呵呵,也未必能成!”从令狐瑞这番话判断,他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

白樱雪说:“我们对什么宝藏不感兴趣,也希望你到时不要妨碍我们。”

令狐瑞欣然同意:“如此说来,二位是愿意与我同行咯?”

……

深夜,令狐瑞坐在篝火旁闭目静修。白樱雪和罗静波则坐在火堆另外一侧。

“雪姐姐,你觉得那个人可靠吗?”罗静波小声问道。

看着火光之中那个若隐若现的身影,白樱雪摇了摇头。

“那我们怎么办?”

白樱雪拿出一物,朝罗静波使了个眼色。罗静波心领神会,拿出一根竹笛“呜呜呀呀”地吹了起来。

“小姑娘露宿荒野尚能有这份雅兴,着实令人佩服。鄙人不才,愿与姑娘和上一曲。”令狐瑞竟亮出一根长箫,和着罗静波的曲调吹了起来。

笛箫和鸣,在旷野上空悠然飘荡,倒别有一番韵味。罗静波暗自好笑:“你尽管和便是,我的笛曲可是有玄秘的。”一曲寻常的小调结束之后,罗静波紧接着吹起了《十绝调》中的驱虫笛曲,白樱雪适时地打开了竹篓盖子,三条蜈蚣悄然无声地爬了出来,绕过篝火,向令狐瑞爬去。

令狐瑞不会驱虫笛曲,就把箫放下了,静静听着罗静波一个人吹奏。

罗静波看向了白樱雪,白樱雪点了点头,于是她转了个调。这时,令狐瑞又突然开始吹箫,箫声一改之前的和缓,骤然高亢尖锐。他一边吹一边起身后退,随后收箫狂笑:“在下以诚相待,二位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罢,罢,二位好自为之!”说完,他的身影化为一道白光,在旷野上疾速而去,消失在远方的黑暗之中。

罗静波惊得半晌回不过神来:“他、他刚才竟然以箫声乱了我的笛声!”

白樱雪闻言大吃一惊。

“大青、大红和大黑它们本该昂起首来摆出攻击之态,听了箫声之后竟然都被震昏了!”罗静波道。

“这怎么可能?”白樱雪箭步冲到火堆另外一侧,只见三条大蜈蚣正侧蜷着身子,腹部外翻,长须也耷拉着,果然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