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交谈(3/4)

谢谢司令员的支持了。”

郑卫国笑道:“都是一家人嘛,用不着客气。不过我事先讲明,所缴获的财物必须分一半给四十一集团军。鸦片的话,全部归我们。”

鸦片是当是重要的硬通货。可以用于收卖伪军,在敌占区套现。而且鸦片的重要提取物吗啡是当时最有效的止痛药,消耗巨大。

杨教授这才醒悟过来,又好气,又好笑,说:“好啊,搞了半天,原来司令员在这儿等着算计我呢!呃,不过这件事情确实离不开军队的帮助,我也只好签下这个城下之盟了。”

郑卫国欢喜地说:“那好。杨教授你什么时候布置好以后提前通知一声。我们第四十一集团军随时候命。”说到这儿。他才想起此行的目的,忙道:“杨教授,除了这件事情,我还有事情需要跟您商量一下。”

杨教授笑道:“我就知道司令员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好不容易来一趟肯定是有事情。说吧。又有什么行动需要行署配合?”

目前行署的工作重心基本上是围绕军队在转。比如为了应对日军围剿的军备工作和“人造山地”工程。这两项工作几乎把冀中的物力和人力压榨一空,若非抗日大义所在,老百姓们只怕早就要指着鼻子骂娘了。

好在杨教授领导的行署官员们能力出众。再加上g党优秀的动员组织能力,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使得根据地军民异常团结。不然的话,不等鬼子来扫荡,内部矛盾就足以把根据地拖垮。

郑卫国哈哈一笑,说:“放心,暂时不会有什么大工程。就算有的话,也是军队自行处理为主,不会增加群众负担的。”

杨教授松了一口气,笑道:“司令员,要是又有什么大的国防工程,你可不要怪我不配合。实在是乡亲们的负担太重了。老百姓要是都被压垮了,我们还能依靠谁呢?”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这段时间乡亲们的负担实在是太大了。农忙的时候可以抽调部队帮忙干些农活,我们保证随叫随到。”

杨教授忙道:“别!好几个县的zhng&ns;f都发来电报叫苦,说以后千万别让四十一集团军的部队来帮忙干活了。这哪是帮忙?分明就是捣乱嘛!”

郑卫国闻言好不尴尬。其实战士们并非是故意捣乱,只是东北军将士多年不曾劳作,加上东北、华北种植收割又有些区别,在“爱民活动”中出了不少洋相。这也是53军、63军很少帮老百姓干活的原因之一。

“呃,杨教授,实不相瞒,我今天到这儿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郑卫国趁把63军的情况给他详细地讲了一遍。其实63军面临的情况,97军和53军也没少碰到,只是没有那么明显。

这是根据地内部一个非常严重的隐患。如果第41集团军迟迟不能融入根据地,矛盾日积月累,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分道扬镳。

杨教授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忙道:“司令员,那你需要我们行署怎么配合?”又解释说:“我们在宣传上和供给上并没有歧视过53军和63军,只是乡亲们对旧军队天生就有一种对立和不信任的情绪。如果司令员能将其改造成一支新型军队,我想乡亲们会接纳他们的。”

郑卫国说:“这是问题所在了。怎么改造一支旧军队呢?对于军队管理人员来说,教化和训练是最主要的段。但同时,我们是不是还应该用行动去感化他们呢?这些将士并不是我们的敌人,他们跟咱们的战士一样,都是华夏儿女,甚至连成份都差不多,阶级感情和民族感情一样不少。”

“前段时间,军队复员了一批老兵和残疾军人。这些将士为国征战多年,理应得到尊重和荣誉。可一些地方zhng&ns;f却当成了麻烦来处理,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复员转业将士不是乞丐,不应该受到zhng&ns;f的冷遇。”

杨教授心情沉重地点点头,满怀歉意地说:“司令员您提醒得对,我们行署在这方面的工作确实做得很不够。一些同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伤害了将士们的感情。”

又感慨地说:“想要将一支旧军队吸纳进来,冷眼旁观是不行的,我们应该更积极一点,更主动一点,更热情一点,让将士们真实感受到人民的温暖,感受到新型军队的魅力和旧军队的不足……”

呃,好吧,这些都是杨教授的专长。郑卫国笑道:“得,教育是您的老本行,我就不班门弄斧了。63军很有可能出征冀东,希望行署送温暖的工作能够尽早开展。另外,明天我想跟您一起去一趟63军。”

杨教授忙点头道:“嗯,这个没问题,我们早就应该跟将士们面对面地谈一谈了。”&ns;&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