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新的麻烦(2/3)

合。”

郑卫国说:“嗯,我知道了,你放心去办!”

这等大事确实要得到延安方面的支持,否则免不了有后遗症。好在延安方面是绝对不会拒绝的,因为晋察冀边区已经抢先把银行办起来了。不得不说,在金融方面,g党比国民党要专业得多。

早在1938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银行就在山西五台县石嘴镇的“普济寺”开幕营业了,同时还发行了一元和五元的晋察冀边区银行钞票。有的是,这种钞票跟陕甘宁发行的边区票一样,都是“粮本位”的。

当然,即将成立的冀中银行跟晋察冀边区银行是有区别的。比如说股本,冀中银行是由民间集资的形式来完成的,有商业银行的性质。边区银行纯粹是一家“zhng&ns;f银行”,相当于边区的央行。

对于冀中这种“新举措”。延安方面并非没有疑虑,主要是担心资本家的“弹衣炮弹”会腐蚀干部,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同时,也担心地主阶级的加入会使得四十一集团军“变质”,从而倒向国民党一边。

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太祖亲自拍板,同意由冀中率先试行。因为这个方法的好处也非常明显,简而言之——让别人用别人的钱给自己挣钱,天下间还有比这个更划算的买卖么?

得到延安方面的回复之后,杨教授和程政委就带着军政班子里面的鼓动高四下游说。劝说根据地内那些有名望的大地主、大财主、资本家(冀中有一些轻工业)入股冀中银行。虽然国府的批文还没拿到。

g党的办事效率确实惊人,也就一天的功夫就动员了十几名有钱的财东,总共筹集了元的20万现大洋的股本银子。要知道就算是北四行之一的大陆银行,最初资本也不过200万大洋。由此可见。冀中民间是真的富裕。而且抗日热情也足够高。否则没人愿意从地下把“子孙钱”挖出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冀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差点儿影响了银行的开业和准备已久的“天津计划”。还是河北民军的事情,只不过矛盾彻底公开化了。

前文曾介绍过。河北民军先遣军司令张存实的真实身份是地下党,但总指挥张荫梧并不知情,还傻呼呼把他派来“调停”。调停什么呢?名义上是调停博野民军司令张仲翰与下属两个团长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想重新获得博野甚至周边六县的控制权。

冀中早被郑胡子视为囊中之物,更何况博野县紧挨着蠡县,岂容他人染指?于是郑卫国就暗中指示先遣军司令张存实发动军变,伺夺取这支部队的指挥权。

张存实历史上曾经担任过冀中情报关的负责人,有多厉害就不用说了。他先花了几天的时间将博野民军各派系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然后召集各团团以上军官开会。

当时博野民军有三个团,一团团长由副司令张子元兼任,驻扎在城东;二团张文祥任团长,驻扎在大程委镇;三团李侠飞任团长,驻扎在北杨村“四存中学”。

博野民军司令张仲翰之前已经介绍过了,是地下党,自然是支持郑卫国这边的。那位张子元副司令曾是吉鸿昌的部下,政治态度可想而知。而二团团长张文祥和三团团长李侠飞都是张荫梧的铁杆。

张、李二人见张存实是张荫梧派来的,丝毫没有戒心,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就来赴宴了,连警卫员都没带几个。酒席间有没有摔杯不知道,反正两人都被当场抓了起来。二团和三团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轻而易举地就被解除了武装。

随后,张存实又对部队进行清理,凡是被认为是张荫梧的人都被抓了起来。当然,看在同胞的份上并没有大开杀戒。愿意继续抗日的,可以留下来,而且职务待遇不变,只是需要换一支队伍。想去找张荫梧的,也不拦着,甚至还可以酌情发放路费。

整顿完成之后,张存实就以冀中民军司令的身份在博野公开宣布将接受第四十一集团军的统一指挥,从此脱离河北民军。郑卫国当然欣然表示接受,早已准备好的步兵35旅迅速进入博野县,对原博野民军进行打散整编。从此,博野民军就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而35旅也凭空多了两千人马,实力大增。

张荫梧此时还在山西陵县猫着,闻讯之后差点儿没气死,当即命令河北民军副总指挥王长江率领三个团兵进博野,企图夺回冀中民军的领导权。同时接到命令的还有民军副总指挥乔明礼,乔部当时就在冀中,已经发展到六个支队,共计七、八千人马。

大战,似乎不可避免!

郑卫国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也很震惊,对周参谋长说:“这个张荫梧是不是疯了?难道他以为下那三瓜两枣打得过我们四十一集团军?”&ns;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