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喜忧参半(3/4)

敏……”当时大家都普遍认为邓政委的个性比较强硬,没听谁说他灵活,卡尔逊的评价显然有其独到之处。特别经历改革开放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个评价无疑是非常有见地的。

卡尔逊想了一下,说:“你有一颗做生意的头脑,什么都像拿来交换。这一点像我们美国人。对,就是这样。”

郑卫国故作遗憾地说:“只是这样吗?我还以为会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自信、有远见、坚忍不拔,等等一大堆高贵的品质!”

卡尔逊哈哈一笑,说:“这些品质在我们美国人身上很常见,只能算普通,所以我就没有特别指明!差点儿还漏了一点。我很欣赏你的幽默感。”

郑卫国笑道:“卡尔逊,你看,这就是我们合作的基础!”

大概是一见如故,卡尔逊最终答应了郑卫国的要求。不过他现在还是美国海军的现役军官,卡尔逊打算先帮郑卫国申请专利,然后委托朋友代为生产、销售。此外。卡尔逊对冀中方面研制的火箭筒、无后坐力炮等武器也很感兴,决定带回去美国请武器专家研究了一下。

与美国人搭上线当然是好消息,可惜福无双至,又传来一条坏消息,有如一瓢冷水当头泼下。德国政府表示油田资料换武器的计划必须要暂时中止,因为日本人已经多次抗议,他们不能不顾盟友的感受。虽然战争不全靠装备。但没有这些装备冀中的实力就要大打折扣。而且郑卫国原本打算靠这些武器拉拢分化华北的大小军头,现在看来也是不可能了。德国人这一简直是在掐冀中的脖子。

程政委怒骂道:“不能不顾盟友的感受,这帮孙子,缺石油的时候怎么不说这话!”

郑卫国苦笑道:“国与国之间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衡的利益。唉,都怪我大意了!”

这件事情郑胡子确实有责任。本来按计划,油田信息是要逐步透露的。但郑卫国为了在日军发现绥远通道之前多运一些物资,上一回提供的信息就比较多。希特勒元首一看,嚯,这么多油田,欣喜之余对于油田的需求就没那么迫切了。而且小胡子有个很狂妄的方案,认为可以“以战养战”,通过战争夺取英法控制的油田。以弥补帝国对石油的要求。

现在郑胡子提供的这些油田信息虽然还不能完全满足德国的需求,但是发动一次战役已经足够了。小胡子认为只要及时拿下罗马利亚的油田,他们的石油就完全够用了,没有必须继续接受中国人的“勒索”。所以这次小日本一抗议。元首立马把责任推在商业公司头上,并单方面中止了交易。

不过事情也没做得太绝,德国政府表示愿意再提供一些炮弹和子弹,权当是违约金。原来小胡子的心眼儿也很小,日本人三天两头的抗议让他感到很不爽,便决定借中国人的教训一下不听话的日本人。

周参谋长安慰道:“能搞到这么多物资就已经很不错了。绥远之前还积存了不少物资,打一场破袭战还是足够的。”

郑卫国点了点头,心想暂时只能这样了,又问道:“此次战役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吗?”

周参谋长忙道:“第四十一集团军、第49军(李杜部)、第35军(傅作义部)、骑兵第二军(何柱国部)、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都已经准备妥当。八路军已经动员了七个旅,卫立煌长官那边也集结了两个师。其它部队,暂时还没有提交报告。”

郑卫国眉头微皱,问道:“第51军、57军呢?”这两支部队都是东北军,属于拉拢之列,所以郑卫国特别关注了一下。

周参谋长解释说:“第51军,于学忠军长表示他的部队被日军压制鲁西南,难以与我们协同。第57军正在北上途中,而且据朴炳珊军长之前报告,部队伤亡很大。名义是一个军,实际上只有三个团的兵力,重装备也几乎全部丢失。”

第57军之前的作战十分悲壮,可以说不比其它任何一支军队要差。但跟东北军其它部队一样,第57军也是常凯申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尽管前后两任军长缪澄流、朴炳珊都是亲中央的。

自抗战开始以后,57军的112师参加了淞沪会战的江阴要塞阻击战。当时**各部已经从上海蜂拥撤退,日军二十多万大军尾随追击。当时防御京沪一线的部队已经很少,57军就作为一支生力军使用。结果该军112师在江阴一战中打的极为艰苦,和日军激战中伤亡很大,连师长霍守义也中弹受伤。

稍后,112师退往南京参加了最为残酷的南京保卫战,伤亡极为惨重。112师671团、673团在南京城北长江一线阵地阻击日军,结果两个团基本被打光了。第112师副师长李兰池在率队冲锋肉搏时,在南京太平门附近中弹壮烈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