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装甲突袭(3/4)

紧去找王赞臣团长。王团长问道:“前线怎么回事,为什么炮声小了?”

宋副团长忙报告道:“团座,小鬼子停止进攻了。”

王团长大喜,兴奋地说:“小鬼子这就撤了?哈哈,还是战防炮好使啊!”

宋副团长苦笑道:“不是撤了。他们只留下十几辆战车,主力又朝包头去了!”

“什么!”王团长怒道:“小鬼子也太猖狂了吧,我这可是一个团!老宋,走,我们去前线看看,惹急了老子直接攻出去,干掉那十几辆战车,切断小鬼子的后路。”

轰轰轰……王赞臣团长也是第35军赫赫有名的战将,作战向来较为主动。这回也不例外,他见有可趁。立即组织部队反击。在炮火的掩护下。第303团敢死队背着集束榴弹冲了出去,并成功地炸掉了一辆坦克。可是日军也很狡猾,居然调头就跑。

宋副团长欢喜地一拍大腿,忙请战道:“团座。小鬼子怂了。我们追击吧!”

王团长眉头微皱。疑惑道:“小鬼子自杀的我见得多了,像这样不顾脸面的逃跑还是头一回。”

宋副团长也警醒过来,问道:“您怀疑小鬼子在使诈?”

王团长点头说:“嗯。让弟兄们小心一点,不要追得太远!骑兵要四处警戒,别着了小鬼子的道。”

果然,不出王团长所料,日军战车刚逃走没多久,东面再度尘烟四起,大量的汽车排成一条长龙开了过来——日军第26师团的援兵到了。由于敌我实力太过悬殊,第303团稍做抗击便不得不重新撤回了沙尔沁镇。日军随后将其团团围困,双方开始激烈交火。

“什么?小鬼子已经奔包头来了!”董其武司令接到报告后又惊又怒,忙问道:“那沙尔沁呢?王赞臣干什么吃的,这么快就给老子把阵地丢了?”

参谋回答道:“报告司令,沙尔沁还在我军中。小鬼子装甲部队绕过了沙尔沁,没有强攻!”

董其武司令对日军这种长途奔袭的打法感到很不适应,不禁怒道:“他奶奶的,今天小鬼子真是邪门了!”

第301团团长王建业忙道:“师座,您快想想办法吧!照这样下去,小鬼子再过两个小时就能杀到包头城下了!”

“唉,想办法,想办法!”董其武拍打着脑袋,懊恼地说:“他娘的,这种时候叫老子怎么办?”

也不能怪董其武,这种闪电战的打法在当时还是很先进的战术,放在后世也不过时。历史上,最先使用这种装甲集群奔袭战术的是冈村宁次。他在南昌战役中将头上的装甲部队集中使用,仅用一天时间便奔袭八十多公里,直接抄了第九战区的后路。名将薛岳猝不及防,遭遇了平生第一次惨败,其动炮兵团38门火炮(包括105毫米口径加农炮4门、120毫米口径榴炮3门,另外75毫米口径山、野炮31门)尽数落入敌。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位名将张灵甫也是在此次战役中被日军枪打伤了腿。

第二次使用这种战术的还是日本人,不过吃亏的却变成了苏联人。1939年7月3日夜,第1战车团(有些资料中翻译成第一战车师团,不对!第一战车师团要到42年才组建。日军的战车团介于师团和旅团之间)第4联队在指挥官玉田大佐利率领下,利用大雨成功夜袭苏军第36摩托化步兵师的炮兵阵地,击毁苏军122&ns;榴弹炮18门,152榴弹炮6门,玉田部只损失了一辆坦克(第2中队指挥官藤喜久中佐阵亡),此战后来成为偷袭战的典范,收入各**校教材。

第三次使用这种战术的才是德国人。在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这场战役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是灭国之战。

薛岳和朱可夫都束无策的情况下,董其武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吗?答案是能!当然,并不是说董其武比薛岳和朱可夫还厉害,而是早在38年底第四十一集团军装甲骑兵师在胜芳镇突袭日军之后,郑卫国下令部队认真研讨反战车战术。作为冀中的重要盟友,绥远方面也得到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看来,只能动用这一招了!”董其武咬了咬牙,终于下定了决心,拿起电话,命令道:“给我转接副总司令,马上!”

电话很快接通了,傅作义有些恼火地说:“怎么搞得,听说小鬼子已经奔包头来了?”

董其武惭愧地说:“是的,日军狡猾得很,没有强攻沙尔沁,而是利用动优势直接冲包头来了!”

傅作义知道这件事情也不能怪董其武,稍稍平息了一下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