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华北混战(1/4)

围场,第二战区临时指挥部内的发报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一道道命令正从此地以电波的形式飞向华北各地。

郑卫国以战区司令官的名义宣布了此次会战的战略对华北日军分割包围,若敌军脱离控制区(不管是要逃跑,还是要进攻)则坚决消灭之,否则暂不攻打,以地方部队期围困。同时集中战区全部主力北上,与关东军展开决战!

根据美方提供的国际战情通报,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与日军第2师团会师在即。苏联西伯利亚方面军和中亚方面军虽然进行了极为顽强地抵抗,但是寡不敌众,失败是迟早的事情。

不难想象,一旦德日完成在西伯利亚的会师,关东军主力肯定会大举返回东北,到时候郑胡子再想反击东北可就没有现在这么容易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北上,并多次与美军第五舰队和第八舰队交手,眼下双方都试探得差不多了,决战在即。美军希望郑胡子能尽快进入东北,打乱日军的部署。为此,美军承诺提供全部所需油料用b24直接给郑胡子空运过去!

“命令二战区副司令官兼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立即率所部主力东进,其作战目标,其一务必攻克包头;其二压制大同之敌第26师团←←←←,±.☆.ne▼t;其三向东压迫敌骑兵第四旅团、驻蒙军司令部和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需尽快完成任务,并与我战区主力汇合!”

“命令二战区副司令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于忠立即率所部主力北上。切断华北方面军直辖部队(河北)与敌第十二军(山东)之间的联系,然后全力北上,与我战区主力汇合。”

“命令晋南之第五集团军立即结束休整,由总司令郭寄峤亲率主力北上,协助晋绥军区彻底切断大同日军与太原日军的联系。完成任务后立即东进,与我战区主力汇合。”

一道道命令迅速发出去了。

现在第二战区除了郑胡子的直辖部队(第49军、53军、63军、97军、装甲骑兵师、新编骑兵第三师、骑兵第四师)以外,还有五大“旁系武装”。

包括:

代表老东北军系统的第三集团军(这个番号本来是韩复榘的),总司令于忠。不过于忠个人没什么野心,部队也被郑胡子和八路渗透得厉害,算不上一个山头。

代表中央军旁系出身的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郭寄峤。郭在军事或许称得上天才。政治上就一般般了,而且部队同样遭到渗透。可怜委员几次试图夺回部队的控制权,都以惨败告终。

代表晋绥军系统的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

十二月事变搞掉阎老西儿之后。晋绥军的遗产就被山西新军和傅作义瓜分。山西新军拿到了晋西南的地盘和大量装备。傅作义则得到了大量番号和实打实的部队。

随后。傅作义所部从第八战区划到了第二战区任副总司令,并兼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一职,下辖第19军(军楚溪春)、第35军(军董其武)、第61军(军陈捷)、骑兵第一师(师赵承绶)以及炮兵、装甲兵、辎重兵、卫生兵等各一部。

这股力量是第二战区唯一不受“刚性”控制的部队。因为他们有地盘、有实力、有好官、有纽带(山西老乡),上下关系全靠郑胡子与傅官的个人交情和民族大义。

不过大义这个东西很微妙,不一定靠得住,交情就更靠不住了。特别是随着傅系力量的极速壮大和抗联、马占山的先后调出,渐渐有些失控。

代表延安的第十八集团军,这个不说大家也知道,虽然是自家人,却受延安直接指挥。

代表西北军的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马法武、副总司令高树勋。本来是第二十四和三十九两个集团军,硬生生被郑胡子揉在了一起,但具体战斗时却是分开使用。一方面西北军的战斗力极强,是郑胡子所急需的,但同时他又不希望这支部队形成晋绥军那样的山头。

很快,各大“山头”纷纷回电了。

“报告,傅作义官回电!”

“念!”

“呃,电有些,司令员您还是自己看吧!”

“那就捡紧要的说!”

解沛然无奈,只好将电通读了一遍。其实电也不,只是傅官在电中明确表示反对将其主力调出绥远,认为轻敌冒进是兵家大忌,最好先光复包头,再逐次向东、向南推进,光复绥东、绥南、察哈尔、晋北大同,然后集中兵力攻取太原。

傅官认为这样可以使战区形成一个稳固的后方,特别是太原盆地拿下之后,就不用为军粮和兵源的事情发愁了。而且他麾下的三晋将士都想着光复家乡,不愿意去东北。

然后还列举了一大堆理由,总之就是一句话,他想去抢占山西,不想跟郑胡子去东北玩了。

“回电,告诉傅宜生,第一,第七集团军主力必须东进,这是命令!如果他不愿执行,可以申请退出第二战区序列!”

“第二,光复山西必须服从第二战区的统一部署,不是谁想去就去!”

“第三,将士们光复家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