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大明律(1/3)
……>
十二月初。>
驻朝鲜将军周遇吉回京述职,周遇吉在朝鲜四年,以沉默少言,不怒自威,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战绩卓著,而受到朝鲜上下一致的尊重和爱戴,听闻周遇吉要离开,从朝鲜王到下面普通的普通百姓都是不舍,夹道相送了几十里,朝鲜王更是上疏大明,请求派周遇吉永驻朝鲜。>
但朱慈烺却舍不得将周遇吉这样一个猛将,一直放在平安无战事的朝鲜,因此令徐文朴驻扎朝鲜,而将周遇吉调回京师,另行任用,>
十一日,隆武帝朱慈烺在武英殿设宴,和周遇吉以及他的副将,庄子固畅饮。>
庄子固亦是猛将,前世历史上,他和刘肇基一起战死在了扬州。这一世跟随周遇吉南征北战,亦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面对英烈,听着两人说起辽东激战,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血战,朱慈烺心情愉快。>
第二次,朝廷擢周遇吉左都督,为宁夏总兵,挂安西将军印。同时封其妻为一品诰命夫人。历史上,宁武关之战时,周妻相助丈夫守城,城破之后,依然占据屋顶,向流贼放箭,后为流贼所杀。>
庄子固擢都督佥事,为青海总兵。>
“辽东虽平,但西北之事,却远没有到平息的时候,你到宁夏之后,要配合史阁部,加紧练兵,以防不测!”>
临行前,朱慈烺牵着周遇吉的手叮嘱。>
周遇吉感激陛下的器重和恩遇,跪在地上:“臣领命!”>
……>
“咚,咚,咚咚~~”>
随着新年的钟声,隆武十二年来到。>
大年初一,隆武帝在皇极殿接受群臣的新年祝贺,并赏赐群臣和勋贵酒菜。>
一晃十二年过去了,感觉登基之日仿佛就是在昨日,但群臣的面貌却已然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愁眉苦脸,眼神焦虑,欲言又止,而一个个是精神抖擞,敢所言,敢任事,没有过去的压抑,而是展现出了一种蓬勃。>
---虽然继位以来,朱慈烺“一意孤行”的进行了很多政策的调整,但从来没有一个臣子因为反对他的政策,而被他下狱论罪,朱慈烺所为的就是一条,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行政官员,不同意朝廷的决议,可以辞官,但只要在位,就必须执行朝廷的意志。>
相反,朱慈烺对御史、监察官员,却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一直到现在,都有御史上疏反对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但朱慈烺并没有责罚,因为御史本就应该是天然的反对者。只要不逾越分际,就可以被容忍,也必须被容忍。>
……>
初六内阁开议。>
朱慈烺亲临。>
“朕今日要说的,只有一个字,法!”>
“都察院弹劾,广州知府收受贿赂,干预判案,其一府境内,积压的案子,竟然有千件。”>
“最长的,竟然六年未判,告状的老头已经故去。”>
“朝廷责问,广州知府竟然以公务繁忙,没有时间审案做推诿。”>
“前年,广西有一件案子,知县曲解大明律,妄下判决!县民不服,告到省城,方才大白于天下。”>
“山西有仵作,竟然不知验尸五法,但有命案,竟然是将过去的验尸报告,拿过来随便一抄了事!”>
“这样处置,焉能没有冤案?”>
“天下百姓,一求安居乐业,没有盗匪,二来就是司法公正,明镜高悬,但有委屈,官府可以主持公道,惩恶扬善,如果百姓空有冤屈,却得不到伸张,必然对官府失望,对朝廷失望,时间长久,民怨累积,必然会惹出乱子。”>
“此种种乱象,非改不可。”>
……>
很快,内阁传出消息,说陛下要依照大明律,制定新的条例,同时修改官制,新设司法官。>
简单一句话,以后的知县知府只抓地方行政,不再管司法,但有民事或者是刑事案件,将有专门的法官进行审理,知县知府所有事务一把抓,升堂审案、衙役口喊威武的场景,将变成历史。>
行政权和司法权,将被分开。>
至于维持治安,抓捕盗贼,当然还是县令的事,只是如何定罪,就不是县令可以参与的了。>
当然了,一县之首还是知县,县司法官的品级为从七品,和县丞同级,位在知县之下。>
消息传出,又是轰动。>
一县父母官,主管县内的一切,这已经是千年的传统,从没听说过有什么问题,陛下怎么别出心裁,在知县之外,要新设什么司法官?这是分知县知府的权力吗?又者,朝廷财税紧张,如果新设司法官,岂非又得多发俸禄?>
至于修订法律,就更是重大了。>
历朝历代,增修律法都是一件大事,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