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黄河劫(求月票求订阅)(2/4)

民族,自古以来,苦难从来没少过。”王笑又道,说着一把将张端从河水起拉起来。

他神色平静,目光却坚定有神,像是在看张端,又像是透过张端看向更远的地方。

“但哪怕是更大的苦难,我们也从未有扛不过去的时候,反而是多难兴邦。”

“多难兴邦?”

“是啊,苦难和挫折打不倒这个大民族,只会让它更强大……”

王笑已不再理会张端,低声自语了一声:“课本里简简单单一句话,我到今天才算是真正琢磨明白……”

“国公……”

“你们读书人说要‘为万世开太平’,我大概是做不到的,但可以试试开三百年太平,为后世奠基……”

黄河如劫,人却能渡劫。

远处空山新雨后,风景依旧如画。

大好河山,岂能沉沦?

~~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柳如是名“隐”,因读稼轩词有感,给自己取字“如是”。

她十三岁被卖给楚朝已致仕的老首辅周道登作妾,周道登状元出身,又爱她至甚,亲自教她诗书才艺。

所谓爱其至甚,最后因家中妻妾妒忌中伤,周道登还是将其赶回青楼,事后老首辅又自觉年老糊涂,后悔不已,急死病倒,没多久就撒手人寰了,此事当时闹得拂拂扬扬,“宰相下堂妾”之名使柳如是一时风头无两……

其后数年间,她却以自己的才情、风骨,终于使人们淡忘了“宰相下堂妾”之名,成了当今文坛女宗的“河东君”。

若只这么看,大抵还不能完全感受柳如是的风华……钱谦益觉得,世上只有自己才能完全明白她的好。

他是用大礼聘娶的柳如是,是妻礼,而非纳妾。

哪怕他是探花郎、是当朝礼尚书,也觉得如此还不够,觉得自己年逾花甲,不如此不足以相配她。

在原配夫人过世后,钱谦益再三严令下人一律称柳如是为“夫人”,她早已是他名正言顺的正室。

这日南京也是小雨,钱谦益早早醒来,转头又看向身旁的柳如是,心中泛起爱慕。

她还年轻,此时还沉浸在睡梦中,不似他已年老失眠。

此时天还未大亮,钱谦益轻手轻脚走到外堂,任侍婢披上衣服,步入庭院,捧了一杯清茶,像是在等什么消息。

果然,不过了一会,有心腹过来,轻声禀道:“老爷,工部徐大人来了。”

钱谦益点点头,眼神惊喜中又带着失落。

他走到书房等了一会,徐自怡进来,拱拱手,笑道:“牧斋公已称病两日了,明日该去上朝了。”

钱谦益眉头一动,也不唤下人,亲自给徐自怡倒了茶,轻声问道:“沈保下令掘黄河了?”

“是,徐州消息传来,沈保听说王笑击败关明、童元纬,立刻下了决定,今日他已布置下去,铁证如山。”

钱谦益长叹一声,道:“没想到啊,沈仲晦竟是这种人。”

徐自怡轻哂道:“他做了决定后,还叹息了一句‘可惜啊’,牧斋公可知他可惜的是什么?”

“可惜了百姓性命?”

“非也。”徐自怡摇了摇头,道:“他可惜的是……眼下是冬天,水太小。”

钱谦益目露鄙夷,轻蔑一哂:“水太小?卑劣小人、无耻之尤,我等竟与此辈同列朝堂,实乃平生之耻。”

“工部这边已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接下来该礼部出面了。”

“放心,老夫必让百官迎老大人重归内阁,执天下牛耳。往后朝堂再无党争,一扫往日弊疾。”

徐自怡大喜,道:“若如此,天下之幸矣。”

正事谈完,两人都有些感慨。

“沈保之辈,实不足虑。可虑者,东林党与复社也,进则在中枢与首辅争权、退则在地方把持民望,使首辅治国之策难以施展。”徐自怡又道,“所幸这次,我已掌握了诸多把柄,足可给复社沉重一击……”

钱谦益只是点了点头。

他本是东林党领袖,又最受复社之人推崇,与复社诸子往来密切。如今构陷复社、投靠郑党,稍有不慎,一世清名可能就要毁尽。

他又不像徐自怡那样不要脸,因此听了这些消息并不觉得开心。

——我本清流名宿,如今自甘浑浊,说起来还不是为了这天下社稷。

想到这里,钱谦益心潮起伏,轻捻长须,又酝酿了一首佳句,谩吟道:“出山我自惭安石,作相人终忌子瞻。伏阙引刀男子事,懒将书尺效江淹。”

徐自怡惊赞不已,终是明白钱谦益的心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