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 推广之路(3/3)

评论家川畑吉一郎的特别企划稿件:《永远青春,永远美好的十七岁》。

川畑吉一郎在文章当中,以南沙织出道十七周年为话引子,写到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两次石油危机下,不景气时期从偶像身上获得支持的大众,写到了左翅青年的失败使得后来的年轻人们失去了那种积极的行动力。

当然,绝对不会漏写的是现在这个时代。川畑吉一郎和忧心忡忡的佐藤良平不一样,他对现在的时代充满乐观。

这首《17岁》只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出现了一次。开头以南沙织出道十七周年为话引子,到了最后,则用了森高千里的新版《17岁》收尾。

“我近来听到了名为森高千里的歌手翻唱的南沙织桑的《17岁》。十七年过后,还有人能够重新演绎这首歌,着实是件令人感动的事。”

“但比起感动,我对相隔了十七年的两个《17岁》那截然不同的风格感触更深。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一个即使跳着快节奏的舞也不会掉拍子的时代。”

“而森高千里的《17》岁,加深了我对这件事的印象。”

……

《周刊现代》是发行量稳居综合类杂志前三名的超级畅销杂志,远远不是《musiclife》这样算不上是顶尖的音乐杂志可以相提并论的。

杂志发行后,同一时刻,有站在书报摊前看着这份杂志的人、有坐在家里悠闲翻阅杂志的人、有休息时间看杂志来打发时间的上班族、有做完家事以后无聊翻看杂志的主妇,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

一部分读者看过文章以后不放在心上,但仍有另一部分读者,一方面被勾起对南沙织以及过去时代的怀念,另一方面,则又被勾起对森高千里的好奇。

南沙织的《17岁》家喻户晓,森高千里的《17岁》又是什么样子呢?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