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怛罗斯和约(2/3)

做为一个缓冲区,大唐同意大食将这块地区划做他们的势力范围,但就跟吐火罗一样,大唐和大食双方,都不得派兵进驻。

至于双方新划界线以北的河中地区的粟特人,他们仍属于大唐的羁縻都督府,如何处置他们,这属于大唐的家务事,大食不得干涉。

吐火罗和可萨代表,也都表态同意不干涉河中粟特人的事务,换取大唐也不插手吐火罗和可萨这两部的事务。

这个协议签下,还是可以的。

起码大唐等于不战而收复了河中地区,把实际控制线往南推进了两千里,至于说吐火罗地区和波斯呼罗珊地区、锡斯坦地区等,反正之前也并没有实际控制,所以也算不了什么。

现在的边界,对大唐还是比较有利的,比如东西两条山脉天险之间的铁门关,非常险要,由唐控制。

在乌浒河上游的多个吐火罗小国,也都划到了唐控一边。

半个吐火罗没了。

这也是裴行俭最后同意不再干涉吐火罗的重要原因,反正一刀砍掉了吐火罗叶护国好大一块肉,起码也算断其一臂了。

等到大唐彻底的剿灭了天山南北的西突厥诸部,然后再腾出手来全力的把河中粟特人收拾好后,到时有时间有精力了,再来收拾北边的吐火罗部份。

到时收拾起来,大食人也没理由干涉,连吐火罗叶护都不能管,否则就是他们先撕破盟约协议,到时大唐自然可以名正言顺的连南边的吐火罗一起灭了,甚至是再次出兵呼罗珊,甚至一股脑的把里海南岸低地占了。

如果他们坐看大唐把北吐火罗收拾了,那也不过是换成大唐主动撕毁协议干南吐火罗而已,大食若干涉,也不过是第二次唐食战争。

秦琅有句话不是说的很好嘛,协议签来本就是用来撕毁的。

裴行俭对这话句是奉为真理的,盟约协议这东西,需要的时候就签,不需要来就撕了当擦腚纸好了,最关键的还是看实力。

有实力你撕,没实力,别人来撕。

协议已经由裴行俭草签,大食呼罗珊总督也签字了,现在就等双方皇帝正式签署生效。

“疾陵城的人马,已经撤回了木鹿镇,大宛军镇的秦枢帅也派兵进驻了铁门关。”

“大食总督和吐火罗叶护,都把军队撤过了铁门关,退到新界线以南。”

“苏帅派兵进驻了怛罗斯城,石国国王、康国国王等昭武诸国国王,都派了王子前来洛阳请罪,并向我大唐西征唐军送牛马骆驼和粮草犒军······”

“三十万西征军,部份正分批撤回关陇朔方等地,另外部份则调往天山金山诸地征剿西突厥叛乱诸部·····”

坐在帘后的秦太后对于万里之外的西域,很陌生,虽说做为秦琅与太平的女儿,她打小受到的教育跟一般的士族名门千金还是有些不同的,从小也学骑马射箭,也读书识字,甚至还跟着在长安、洛阳、吕宋多地生活,见识上远超许多同龄女子,但说到底,仍然还是一个年轻的妇人。

对于战争以及国与国的谈判等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她也能听的出,这次裴行俭出使议和结果应当不错,从外面宰执们的反应就能看的出来。

秦太后感觉松了口气。

三十万大军屯于西域,万里之外征战,她总感觉提心吊胆,生怕出半点意外,如今终于休兵罢战了,也就轻松了。

“裴相公辛苦了。”

秦太后在帘后清声道。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几十万大军云集在外,太后总是心中不安的。接下来,宰相们在外面谈起西域后续的安排,不外乎是趁势把西突厥诸部彻底的扫平,不再给他们反复的机会。

对于西突厥诸部的安置,有几种声音,有以东突厥故例处置的,也有认为当按对辽东高句丽人之法处置等,但不管哪种,都不会客气。

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这可能会让西突厥人反抗较猛烈,西域的围剿战事可能要持续好几年,甚至打个十年也是有可能的,会是一大笔财政开支。

再一个,如果到时成功的剿灭西突厥人,甚至将他们尽皆内迁,或者直接将大部份卖为奴隶,剩下部份打散南迁安置,那么西域尤其是天山以北之地,总不能就这样空着吧。

大唐现在也仅是在碎叶、伊丽河谷屯兵移民,数量也不多,而且其它许多地方,都不适合农耕,只适合放牧,大唐若不能迅速填补这些空地,那么早晚会让其它游牧部族给占据的,到时又是麻烦。

但移民的话,一来现在中原也没多少民可移了,二来天山以北大多数地区,不适合农耕只适合放牧,这都是大问题。

“臣建议,不如将昆仑葱岭以及河中地区都拿出来做为封地,封赏给守边将士,赏赐给功勋臣子,让他们世代镇守经营,既能充实边地蛮荒,也能为国守边,还能节省大量移民开支,减少驻防军费等。”

说话的是刚从西域回来的裴行俭,这次他走过西域不少地方,确实是地广人稀,而且许多地方条件很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