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卖不卖?(求收藏)(2/2)


“嘿~你这臭小子,钻钱眼里了?我跟你说,这块料放家里当传家宝都够了,你还想卖?回头我找大师傅根据形状简单雕一下,边角料给你和你妹妹一人打一块玉佩,咱家也不缺钱,卖了就是暴殄天物。”

被林涛教育了一通,林剑也不敢多说,背着手弯腰细细打量,发现料上的红皮中间,似乎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缝隙,也不对,怎么形容呢,林剑抓耳挠腮也给不出一个标准的形容。

知子莫若父,林涛一瞅就知道林剑想说啥,“漂亮吧?这叫一线天,天然形成的,光凭这一道图案就值300万。”

林剑暗暗咋舌,就这么一块石头值2000多万?饶是他冷静了好半天,也依然不敢信。

林涛轻笑着把木盒盖好,重新用红布包上,指着石凳道,“坐,爷们儿今天给你好好讲讲,现在收藏一块和田籽料原石,好的皮色很重要。

目前市场上的和田玉主要分山料和籽料两种。

山料为昆仑山上的原生玉矿,而籽料则是由河流冲刷而下,沉积在河道中的卵石状玉料。

籽料长期受河水冲刷,所以较山料质地更为光滑,温润无比;而深埋于河床泥土中的籽料,则由于矿物质长期浸染,而形成各种山料所没有的皮色,更为名贵,就比如这红皮。

过去,人们普遍以白度来评判一块和田玉的优劣,为此甚至可以磨去籽料的皮色。

可现在皮色则被视为上好和田玉的标准。

同样的玉料,有皮的要比没皮的价格高出数倍至数百倍。

玩料这一行有句老话:富贵玉中求籽料更难寻。

这两年和田玉籽料矿藏越来越少,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鱼目混珠的现象。

有的用和田玉山料切割成小块,经过磨光和人工上色,冒充籽料,但人工的皮色通常不自然,有经验的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更有甚者,拿青海玉或俄罗斯玉,甚至普通的白色石头,来冒充和田玉。

其实真正的和田白玉并不一定比青海玉白,但它很润,并且会随着佩戴时间增长越变越白,而其他玉种则会随时间逐渐变乌。”

林剑适时的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那我看这块料表面很粗糙还很脏是怎么回事?”

这一看就是外行人才问出来的问题,林涛听了却很开心,能主动提问,就代表儿子对这一行感兴趣,有兴趣就比没兴趣好,至于问题会不会太小白?

当老子的又岂会没耐心言传身教?

“刚挖出来的籽料毕竟是玉石的一种,天然的产物自然会带着自然的痕迹,而籽料原石在刚开采出来的时候是有好多水锈和砂垢,被包裹这这些东西的籽料看上去非常的脏,这一块我也是捡漏得来的,处理的不够细,回头等我处理好了你就能看到它最美的一面了。”

林剑默然点头。

林涛又道,“本来呢,好玉不应该雕,特别是顶级籽料资源有限,存着肯定要比雕出来的价值更高,而且大自然精雕之物,才是最灵秀、最巧夺天公的,再厉害的雕刻大师也做不到浑然天成。

但咱们家不止着这块玉发财,自然也就不用担心这点损失,找一位大师雕出造型摆在家里当作传家宝,看着也舒坦。”

林剑砸了咂嘴,“老爹您也太奢侈了,2000多万的籽料留在家里当摆件,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家有几百亿资产呢。”

对于儿子的吐槽,林涛很没‘老子’形象的摸了摸后脑勺,“其实卖也不是不可以,得看时机,等等再说吧。“

林剑无语,这也太没原则了吧?就因为自己一句话,刚刚还坚定留作传家宝的想法,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也不怕闪了舌头~

不过林剑确实觉得能卖了变现,要比收藏价值更高,除非他家真有几百亿,不,哪怕几十亿的前提下,再考虑自己收藏,至少听着不会让人觉得装13!

好吧,林剑承认自己有点见钱眼开了,哪怕他家不缺钱,但一次性多出几千万现金的财富,这样的诱惑一般人都抵御不了吧?

别说他是重生人士,重生就可以视金钱如粪土了?

在家躺着当咸鱼也是要花钱的好嘛!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