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平江之局,徐公现身(2/3)

海外的闲散术修、异人,却早已闻风而来,混迹于勋贵世家、缨簪巨贾之间,一时间就连街头巷尾、坊市百姓,开口闭口都是寻仙修术,京畿之地风气大变。

徐文台与一些忠义之臣长年劝谏,可却收效甚微。

陈隆运不断地向方外悬赏永生之道,那些所谓高人,或献上丹石,或献上奇珍异草,又或者直接施展术法,为其逆天改命。

然而陈隆运也并非好糊弄的君王。

术道高人每每进献丹药,或是施术时,他总会先提前安排囚徒,代他试药或试术。

之后再命大内侍卫将囚徒斩杀。

有囚徒被斩下脑袋,还能说话。

有囚徒被五马分尸,却能自行缝合。

还有囚徒被腰斩之后,竟然重新生长出了下半身。

可最多也只能重复两三次,没有一名囚徒能够永生不死。

有高人向陈隆运提议,请他出世修术,陈隆运倒也不傻,心知自己一旦离开了龙椅皇权,所有一切承诺都会成为过眼云烟。

渐渐的,陈隆运对于这些术道高人,心生厌倦,不再终日召见。

徐公本以为陛下能够放下追逐永生的念头,从此以后,将精力转移到政事上。

可万万没想到,陛下不知从哪听说了宫中有一位历经数朝、活了上百岁的老内侍,并对这位老内侍产生了浓厚的兴致,而那名老内侍也不知对陈隆运说了些什么,竟然让这位精明的前任唐皇对他侍以师礼,向他学习长生之法。

徐文台自然不会坐视如此荒唐的事情发生。

他入宫劝谏,大骂宦官误国,请求陛下陈隆运不要被妖人蛊惑,更不要继续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之道。

之后发生的事情,便是众所周知的陛下陈隆运忙着闭关,拒不相见,徐宫一怒之下辞去官职,返回文和县老家。

可在此之前,却还发生了一件几乎没有人知道的事情。

徐公大骂那名老内侍之后的那天晚上,他忧心忡忡,辗转难眠,忽听外面有人敲门。

没等他起身开门,门自动打开。

一名身穿黑色麻衣的老者走了进来,自称是老家来的仆人。

徐公年纪虽大,可得天下文气庇护,耳聪目明,记忆极佳,印象中从未见有这么一位仆人,当即大声呵斥。

那老人抬起头,那张没有五官的奇怪脸庞上,浮起一丝冷笑,说道:“徐文台,你若能糊涂一点,也不至于沦落到这般下场。主人让我来告诉你,你本来不必这么早死,可惜,你嘴巴太恶毒,注定全身溃烂而死。”

说完,那名手托三色怪石的麻衣老人转过身,背后露出一只巨眼,眼睛睁开,向徐文台射出一道银光。

徐文台大惊,浑身剧颤,随后睁开双眼,发现天还未亮,原来是在做梦。

没过几天,他便离开了京城。

一路上,他都感觉病殃殃的,身体欠佳,直到过了江左道,将至剑南道时,他身上终于生出了一枚大瘤疱,周围的皮肤开始溃烂。

他这才意识到,那晚见到背后生眼会发光的麻衣老人,并非是在做梦。

当他想清楚这点,却为时晚矣……

“是背目鬼王。”

周逸看到这里,顿时明白过来。

那天晚上,入梦徐公的鬼怪,正是如今已成地府三大鬼督之一的背目鬼王。

不过那时侯,这位准幽冥节度使,还在为长安皇宫中的那位效力,身受控制,各为其主,倒也不怪他。

而背目鬼王手里托着的,在徐公回忆中,散发着三种光华的石头,想必就是地府重宝——三生之石。

要知道,徐文台乃是一品大员,兼中土文宗。

既有紫微之气守护,也有天下文人气运庇佑,妖魔难犯,鬼神不侵。

以至于只能祭出三生石,悄然入梦,再让背目老鬼施展出阴灵万劫之光,削弱其肉身气血。

即便如此,也只有当徐公远离京畿长安,紫微之气相对薄弱之地,针对于他的“法咒”才能逐渐生效。

“背目鬼王当时的主人,那个老内侍……就是隐藏于皇宫深处的那头魔吗。”

周逸目光闪烁:“你的魔爪伸得还真够长。你究竟想要做什么。”

徐公魂魄中飞腾起的黑色小字继续诉说着。

自从徐公染病之后,归乡的车队行驶也缓慢了下来,派人前往附近郡县请名医看诊。

可接连请来了数名方圆上百里赫赫有名的郎中大夫,全都束手无策,看似简单的病症,却怎么也无法治愈。

直到有一晚,县外远方,忽然狂风大起,雷霆声响,不绝于耳。

有仆人见一道白光,飞入徐公下榻之处,众护卫闻讯赶来,四处寻找,却什么也不曾发现。

然而接下来几日,徐公的病情却逐渐好转,饮食饭量也增加了起来,和众人也是有说有笑。

唯独他后背上的那只瘤,却越长越大。

并且每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