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黄金五年(3/3)

荆州再次遇到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时,还起到了一个之前没想到的作用,

那就是地方上的豪强世家、指望靠着土地兼并,在荒年囤积居奇、炒高粮价趁机兼并更多活不下去穷人土地的做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因为囤积粮食投机倒把这种事情,自古都是要在运输成本高、长途运粮食不划算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

从桑弘羊到王安石的“平准均输”法,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看哪儿粮价暴涨了官府得组织运输调度粮食过去平抑粮价,或者是靠常平仓。

之前桑弘羊时代主要是靠常平仓,一直到李素的新法初期,也是靠常平仓,这个制度在原本历史上,基本上也能一直依靠到宋朝。

现在诸葛亮等家族的民营大宗长途物流建设起来之后,就等于是再加了一道保险,把常平仓和“长途跨州郡低成本调运粮食”两个手段结合起来。

就算出现超大规模的灾荒,一个郡、甚至一个州的长平常都卖空了也止不住的那种极端情况,依然可以从别的郡、别的州运粮食过来,

而且到了当地之后,依然比世家豪强投机倒把的价格便宜,这样就抑制了土地兼并,还压低了土地兼并成功后的收益预期。

214年,并州就有几个世家不长眼,本以为他们能联合悄咪咪垄断并州大部分粮食供应价格,结果被诸葛亮从冀州跨州运过来的粮食打崩了。

次年的荆州灾害期间,情况也是如出一辙。这两波打下来后,地方上贫民情绪稳定,诸葛家白赚了一波小钱还得到了民间爱戴。

当然诸葛亮很会做人,把这一切都处理成“诸葛家的物流公司,只是受朝廷雇佣、调度来做这事儿,他们是收了钱的,发起这个想法的还是朝廷”。

这样,也避免了官员和富商自行邀买人心的嫌疑。

这种大环境下,民间自发的水运行业、水利修缮、造船技术、河海转运,都是得到了空前发展。

大汉作为一个大陆民族,原本对于水运是远远不够重视的,被李素揠苗助长了十几年,也没从根本上扭转。现在总算是让人民自发愿意往出海和海运上用脑子。

愿意去扶桑、三韩、交趾、林邑移民的汉人新增贫民,也是越来越多,额外培养出了至少数十万规模愿意到江上海上讨生活的水手人才和造船人才,

大汉对南方沿海地区的开发程度,也是与日俱进。这几年里,东北沿海和扶桑更北面的航海地理发现开拓、对东南亚的探索,都进入了新的高度。

之前周瑜在扶桑搞的佐渡金矿,也彻底走入正轨,开始了全力生产。扶桑石见银山和别子铜山,也开始蓬勃开采。

周瑜甘宁太史慈等人派出的海军探险队,还深入了旅汉岛内陆,在旅汉也发现了比扶桑更大的铜山。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