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必见生死(2/3)

将军们齐身而上,他不敢说能胜,但绝对可以轻松脱身,不至于陷入缠斗。

这也是他放心大胆的让这些人上船连武器都没要求摘的原因。

打量的时间,对手已经走到近前十步的距离,冲张军抱了抱拳:“张郡王,得罪。”唰的一声抽出横刀,摆了个守式。

“来攻便是,若能伤我恕你无罪。”张军勾了勾手指。

这招就相当于沈腾的那个狮吼功一阳指,伤害性无,污辱性极大,充满了不屑轻视。

这位蛮有勇气的将军瞬间就是脸如憋屎,把嘴闭的紧紧的,挥刀就冲了过来。

没有什么刀法,也没有什么套路,那都是电影里胡扯的,更没有一丁点赏心悦目的身形,就是凭着力量和胆气,还有肢体的记忆,反应速度。

最大的底气来自于刀山血海里钻出来的经验。

战卒们上了战场哪里还有时间考虑别的,就是冲锋,挥刀,挥刀,不停的挥刀,只要自己不死就砍死面前的所有人。

事实上包括民间游侠,也是没有什么招式套路的,只有从实战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下训练而已。

套路,是一九五零年以后才出现的东西,是实战向表演过渡的结果。实战套路不是套路,是组合技。

套路其实就是把很多组组合技去掉有杀伤力的部分再次组合起来,以好看为准。事实上什么门派这个东西是明代以后才开始萌芽,渐渐形成系统的,到清代中后期达到鼎盛。

其实就跟开健身房是一个道理,战场下来的老兵为了谋生度日,就开门教授收取学费,然后形成了门派。也就是品牌。

十步,也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刀就迎面斜砍了下来。

张军后发先至,举刀斜架一顿一带,一声刺耳的金铁磨击声传出来,两个人已经打了一个照面互换了位置。

张军也试出了对方的力量和深浅。“现在弃刀,某即往不咎。”

对方听而未闻,大喝一声又是一刀砍下,张军再次把他横刀挑开,这次没有停身,而是欺身迎上,兜头一刀还击了过去。

钪,钪,钪,钪……

撞击声单调难听密如骤雨,一口气就是六刀劈斩,对方员将连退了几步手臂酸胀,已经被一连串的猛击砍的有点懵了。

不讲理呀这是。

李纳只来得及伸手右手:“郡王刀……”

噗。

“下留人。”

一蓬热血迸射了出去,喷了左近几将一头一脸,挑衅的将军已经被一刀劈成了两半,脑袋带着右肩垂脱下来,极其惨烈。

“可还有人要战?”张军单手持刀,目光在李部诸将脸上一一扫过,众人下意识的扭转目光不敢对视。

“某若欲敌,须昌城不过颗卵,只因大使一再相劝,某方予尔等待罪赎身的机会。在某眼中,诸番骚乱皆因四镇而起,尔等皆是该死之人。

怀表。”

“唯。”

“传令,拿了藩军,接管城防。”

“唯。”

须臾,一声沉闷的鼓声从楼船顶上传向四方,凤翔军的五方令旗高高竖立起来,随风搅动。

哞……号角声起,一股肃杀的气息从楼船覆盖向四面八方。

凤翔各部依旗令而动,马蹄声汇成一股却不闻人声。

“张郡王,这是何为?”李纳变了脸色,他麾下的诸将军也有些慌乱,跑到船舷向四方打量,只是船下不知何时已经围了军士,森然的矢尖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平卢淄青节度从即日取消麾号,李郡王入朝为官吧。郡王麾下诸将……若有驱驰西域之心,某欢迎,若想在长安做个富贵寓公,某也欢迎。”

“某有战卒三万在此。”

“不堪一击尔,稍后便知。”

张军就持刀站在那里,正面李纳麾下诸将,却无一人敢拔刀相向,一时威风无二。

李纳其实兵力不弱,但他上位的时间不长,各方面的表现也不太能服众,他还要分兵向南威胁徐州高明应。

而且这会儿四镇不合,相互之间都是小心防备,他要向西防御魏博田绪,在北方,还要小心成德王武俊和横海军程日华。

六万多战卒在四处分兵之后还能剩多少?须昌城号称驻军三万,其实不过一万余战卒而已,这已经是他手里这会儿全部的部队了。

这个时间段,天下诸藩镇以平卢为首,号称拥军十五万,第二是成德,号十二万,第三是魏博,称十万兵。李纳排第四,也称十万兵。

其实这数据都是虚的。

古代号称多少多少大军的,都是虚数,把营夫役卒都计算在内,事实上战卒能占到六成的就算相当不错了,四成是标准。

主要是大军出征,粮草军械的运输是最大的问题,需要太多车马随行。

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没有主帅的部队基本上就是一盘散沙,人越多乱的越快。

李纳带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