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检阅神策(2/3)

相信了,他不是贪权的人,是真的志在四方,一心要收复大唐失地开疆拓土的。

特别是李适,起码这会儿是完完全全的信任着张军倚重着张军,一丁点疑虑都没有。

别人节镇都想方设法的给自己捞好处,想方设法的保全自己能不打仗就不打仗,只有张军一直在不断的打仗,还不贪功。

就像这次决定打南诏,其实对凤翔来说除了增加一些部队的伤亡,损失一些财物以外,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

这事儿本来应该是皇帝想办,然后召张军来商量出兵,许下无数的好处,给金给银给物资恳求三番,还有可能阴奉阳违。

到张军这里完全反过来了,直接通知皇帝我要去打南诏了,你通知沿途各镇配合,然后还主动请了监军,让神策左厢参战。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适和李勉直接就决定把山南西道和剑南两川直接给了张军的原因所在。放心。

事实上,除了凤翔本镇以外,张军兼任的其他诸镇张军只是保留了军权和治权,官员的任命都交给了吏部,也就是皇帝。

这其实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军政分割试典了。大家都心里有数。

治权暂时不交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

“节镇观我军容如何?”霍仙鸣请张军给他的部队提意见。大唐朝非常注意军容,军人的仪容仪表这些事情,设有专门的军容使。

不过后来到了唐后期就变味了,变成了实际上的监军职务,叫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权力很大。

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和翰林院,是晚唐留给后世的两个大患,直接导致了唐以后的重文轻武,文武全面对立。

张军笑了笑,看了霍仙鸣一眼:“左神策都知兵马使的大军,军容自然无可挑剔。但是大监,神策左厢便以如此参战么?”

“那自然不可。”霍仙鸣笑了笑,有点不太好意思。

神策军入禁以后,全面进行了升级,提高的不只是福利待遇和地位,还有武器装备和铠甲,方方面面。

现在神策左厢军是全军着铠,看上去华丽无比,那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逼格直达天际。

神策军穿的这种铠甲叫皂绢,绢布甲,是用绢为主料制作的铠甲,华丽轻便,没有任何防护作用,就是用来突显逼格的。

绢布甲和金甲这两种玩艺儿,都是大唐强盛以后,单纯为了显摆搞出来的东西。金甲只有皇帝和上、大将军可以穿戴。

“大监……真心要某提出意见?”张军低头玩味的看住霍仙鸣:“此次出征,神策部只当行军拉练,某并未打算要神策出战。”

“节镇。”霍仙鸣收起玩笑端正脸色,冲张军抱拳施了一礼:“某忝为左神策都知兵马,对军阵之事所知无多。

神策本由边军诸部而来,充任禁军,内卫宫掖,外征忤逆,若在某掌中战力折损不堪重用,某死罪难当。

此次南征,节镇大度,允某率左厢加入,某不胜感激,也拜托节镇一视同仁,视我神策为体己部队,多加鞭策。”

“当真?”张军回过头看向一本正经装模做样在操场上操练的神策军将们,面带微笑。

“果然。”霍仙鸣重重的点了点头。两个人也算是相交甚久了,霍大监对张军是相当的了解,知道和张军没必要玩虚的。

“好。”张军点了点头,负着手走上操场边的点阅台,霍仙鸣跟着走上来,摆摆手让伴随去召集部队。

很快哨声响起,正在操练的神策健儿们还不算散慢,迅速收拢成队聚集在点阅台前。几千人看上去有点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脑袋。

因为是操练,健儿们都没有附盔。要不然那金光闪闪的估计就更好看了。

“可是有六千卒?”张军打量着下面的战士,站的近的能看清脸上的汗迹听到粗重的呼吸,看来还不算是糊弄事儿,是真练了几下子的。

“不足。”霍仙鸣解释了一句:“除有司卫,尚有履假,凡三千五百丁。”

除了有日常任务的,还有放假的,在场操练的有三千五百人。

大唐的军队编制本身就和凤翔不一样,说六千部队,六千人并不都是战卒,至少有一千两百人或一千五百人是不上战场的。

但是这些人和营夫营役还有区别,是正规编制,也配备武器铠甲物资,关键时刻也一样冲锋陷阵。

只是平时就会荒于操练,都有各自的其他工作。

凤翔这会儿是按现代的统计方式,说多少兵就是指战卒,其他任何人都不会计入,一清二楚,区分了文武职务。

“阿荣。”

“在。”

“着人去西营,调四千步甲来此。”

“呃……郎君,西营中可有四千步甲么?”卫阿荣愣了一下站在那琢磨。

凤翔部队中,做为主战力的西营军将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开始更换更轻便的皮甲了,以后全军都会换成皮甲,告别沉重繁琐的铁甲。

“你问某?去寻仓曹问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