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记忆(2/2)

临床一期的动物实验中,小白鼠、家猪、猕猴、黑猩猩,都在反复冷冻解冻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冷冻时间最长的20个动物实验体,达到了320天。

黄修远看完了相关的实验报告,并没有完全放心下来,因为他知道,这种冷冻技术,还缺少一些辅助材料。

未来的人类,也在荧惑真菌的基础上,开发了人体冬眠技术。

当时,一开始这项技术进行得如火如荼,有异常的顺利,也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副作用。

直达第一批冷冻时间,超过三年的人类实验体被解冻后,研究人员才发现了这项技术的一个大副作用。

人体进入了冷冻冬眠状态,身体器官的机能,基本都陷入了完全停歇的状态,但人体有一个器官,仍然处于微活动中。

这个器官,就是大脑。

如果仅仅是微活动状态,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关键是人脑有一种非常复杂的应变机制。

进入冷冻冬眠状态后,实验体一旦冷冻时间达到1000天左右,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状况,即记忆缺失。

根据黄修远记忆中的实验数据,冷冻超过1000天,大脑会永久性损失20~40%的记忆量。

而且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记忆的损失率越大,一旦超过10年,记忆基本只剩下1~4%左右。

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冻擦除。

研究人员深入研究后,发现人脑的记忆神经元中,有一部分结构,由于长期得不到热交换,会出现“自解”的情况。

本来按照人类正常的生活状况,人脑的记忆神经元,虽然可以长期记忆很多信息,却需要定期通过整理,擦除和重点记忆一些信息。

但是冷冻冬眠打断了这个过程,擦除就是神经元的某些结构出现改变,而重点记忆,则是在神经元结构变化之前,通过另一种转变,实现信息的传递。

可以将人脑理解为盘,如果长期不使用盘,内部的数据就会逐步消失,甚至最后彻底报废。

因此需要定期,将这些记忆中的重点信息,转移到新的盘中。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