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曲(2/6)

见识?

而那李德昭,心中虽然非常看众人不起,却懂得把握进攻节奏。涅斜着眼睛瞟向杨旭这边,低声冷笑,“各位想必是有什么误会。在下既然主动过来拜访,当然是愿意跟各位把盏言欢。然而,今晚大伙能不能坐下来一起喝酒听曲子,却不在于我。”

“李巡使正要去夏州,巴不得听你先介绍一下那边的风土人情!”

“是啊,李巡使怎么会不愿跟你相交?杨翊麾刚才还不知道,你已经做了他的师弟。师兄弟之间,还有什么解不开的过节!”

“李巡使,杨翊麾,二位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吕行延、张威等人闻听,赶紧分成两波。一波继续温言软语安抚李德昭,另外一波则将面孔转向李昇和杨旭,满脸祈求。

李昇的眼睛和肚子里,都怒火翻滚。然而,肩负出使夏州,替朝廷弘扬仁德的重任,他怎么可能,没等进入党项人的地界,就先跟党项首领李继迁的小儿子,结下大仇?

所以,他肚子里和眼睛里的熊熊怒火,到最后只能主动熄灭。然后,笑着向众人点头。此外,还没忘记替大伙压制住杨旭,令后者也别再节外生枝。

只可怜那杨旭,仗义出头,却里外都不讨好。直憋得脸色发青,眼睛里隐约有泪光闪烁。

“季明,算了。咱们兄弟俩,如今见一次也不容易。没必要为了不相干的人,坏了心情。”心里替杨旭觉得不值,韩青拉着对方的手臂,缓缓后退,“来,咱们继续喝咱们的,掌柜的,还不安排小二,给老子换个桌案来?!”

最后一句,却是对史掌柜说的。登时,令后者如蒙大赦,连声答应着逃出了厢房,唯恐逃得慢了,继续遭受池鱼之殃。

“有劳紫菱大家,去给我们兄弟俩,重新找一套笔墨过来!”迅速向周围看了看,韩青一边继续拉着已经气得说不出话的杨旭走向自己原来所在的包厢角落,一边继续笑着吩咐。

歌姬紫菱,顿时也找到了魂魄。带着两名婢女,一道蹲身给他行了个礼,随即快速离去。

其他被吓傻了的少女和小厮们,也纷纷回转了心神。七手八脚,收拾地上瓜果碗碟。

包厢里的秩序,立刻变得有些杂乱。但先前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却暂且告一段落。冲突的双方,也努力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重新排了位置落座,谈笑炎炎。

须臾,牡丹阁的另一位管事,带着新的一批小二赶到,将包厢内彻底收拾整齐。重新更换了瓜果和小菜,以及缺失的酒具和茶具。

随即,一批看起来更机灵也跟更水灵的少女,被老鸨领了进来,将先前受到惊吓的少女们,全部换走。以免有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神不守舍,得罪了哪位官员,给牡丹阁和莲花班,带来无妄之灾。

趁着所有人都忙忙碌碌,无暇顾及自己这边的机会。韩青则拉着杨旭,不停地问东问西,转换后者的注意力。以免此人被气出病来,或者等会儿又耐不住撩拨,平白被人当枪使。

以他三十六岁的成熟心智,和上辈子被社会锻打出来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又是以有心算无心,应付个小年青杨旭,还不简单?几句话问过,就把杨旭的注意力,给转移到了大宋和辽国的边境上。

比起已经暂时选择蛰伏的夏州,辽国对大宋的威胁,显然更为严重。特别是自打去年大宋集举国之力伐夏,却铩羽而归之后,辽国大军,已经开始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撕破北方防线,直扑汴梁。

好在此时大宋的北方,还有杨延昭和杨旭的祖父杨嗣二人在,辽军才始终找不到合适机会,大举入寇。

但是,小规模的冲突,却从没中断过。大宋边军,眼下只能做到四处堵窟窿防守,不让辽军深入宋境。却根本没力气反击,更甭提深入辽军境内,饮马高粱河畔。

“我一直怀疑,党项人和辽寇,暗中早有勾结。”忽然扭头向李德昭那边看了一眼,杨旭用很小的声音,向韩青抱怨。“李继迁选择服软,不过是为了修整兵马,以图来年。而辽国,则趁机在北方挑起战火,让我大宋无法两头兼顾,明知道李继迁老贼假意服软,实际却在暗地里养精蓄锐,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

“这两家即便勾结在一起,也不能将大宋怎么样。你且放宽心好了!”韩青的历史知识,早就还给了老师。却知道大辽比大宋亡得更早,笑着举起刚换的酒盏,低声开解。

看出杨旭余怒未消,想了想,他继续开解,“况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人人都像你,明明只是个校尉,却要操枢密院的心,那朝廷岂不是乱了套?”

“这可不像是你说的话!”杨旭不敢赞同,立刻低声反驳,“且不说,朝堂上枢密院那帮老人,都早就没了锐气,只想要过一天算一天。我等身为将门之后,世受皇恩,岂能……”

“我原来是没出汴梁,不知道天下之大。”韩青可不想在这里跟他谈论朝政,赶紧笑着打断,“而现在,却发现,自己当初的确是把一切都想得太简单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