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打响第一炮(求订阅)(3/4)

进入厂房去参观并拍照,所以,当冯爷说,“其他的,咱们就先进车间参观了再说吧。”

他也只是讲了他们三人一起合伙创立新公司,从零开始做卫生巾这个项目的一些事情。

随后,领着十几个媒体记者和摄像师们去更衣柜更换防尘服。

记者们都感到很新奇,换上了白色的防尘服,跟着一起走进了这家工厂的核心车间,便看到了洁净、明亮的车间里,六条生产线坐满了工人们,大家都在安静有序的做着手头的活儿。

各类机械设备也是平稳运转。

所有记者们都仿佛进入了新奇的世界,不约而同惊呼道:“好漂亮的车间啊!就像闯进了雪白的世界。”

摄像师们赶忙将机器举起来,在车间里面咔嚓拍照。

卫红见媒体来了,忙迎上去跟他们打招呼。

“这位是我们公司的总经理卫红先生,他么,对生产线上的事儿比较熟悉。”冯正宗将卫红介绍给媒体们,并把上海日报的记者介绍给卫红,“这位是上海日报的王记者。”

“你好!”

“卫先生你好!”

陆云谦跟大卫在讨论第一批卫生巾的质量问题。

见冯爷领着媒体们进了车间,不慌不忙的说,“我先应付媒体。”

大卫点头,去巡视生产线上宫人们的操作。

陆云谦用盘子端着两包封装的成品,还有散装卫生巾,走到记者们面前,朗声道:“各位,这就是我们做的卫生巾,我拿到那边光线更好的办公桌,你们可以尽情拍照。”

“哇,这就是……卫生巾,而且竟然已经做出来了!”

媒体们蜂拥而去。

冯正宗知道,有陆云谦在,应付媒体记者采访的事情就交给他。

他则是从车间出去,到食堂安排厨师们,煮一点酒酿小汤圆招待记者们。

记者们将事先准备的问题拿出来,一一对陆云谦进行采访。

陆云谦回答了一系列问题,并有意主导媒体记者的关注点,指着生产线上一位正在操作的女工,“其实,对卫生巾的出现,最有话语权的还是女性同胞们,你们可以现场采访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

《燕京日报》的记者早已在正月肯德基开业那天,就对陆云谦的身家背景刨了个底。

觉得他是个绝对有独特见识的老板。

赶忙吆喝们去采访女工们。

电视台的记者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有摄像机!

“大姐,你好!抱歉先打扰一会你的工作,”央视记者举着话筒,嘴巴噼里啪啦的说着,话筒已经送到了埋头在操作的女工面前,亲切道:“我们是经过你们老板的允许,特地来采访一下您。”

女工们一辈子都在工厂,在车间干活,哪里见过这种阵仗,顿时就紧张的脸红耳赤。

陆云谦见女工们都不好意思的偷笑,大步走过去,笑道:“你们不用担心,照实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电视台记者也点头,笑道:“不出意外的话,今晚的新闻就会播出咱们这一段采访,您就会出现在全国电视新闻节目中,有上电视的大好机会,干嘛紧张啊?”

大姐扭捏了一下,豁出去了,“你问吧。”

“好,谢谢这位大姐接受我们电视台采访,那么我想问一下,您会购买自己做出来的卫生巾吗?”

大姐胖乎乎的脸上露出了吃惊的表情,随后不好意思的说,“当然会买!我们车间这么干净,做出来的东西,我们都放心,而且,像我们这种长时间在车间上班的女人,有了卫生巾之后,可以更高校长久地在流水线上为公司生产做贡献。”

“好的,感谢这位大姐能道出全体女工的心声。”

电视台记者又转身走到另一位已婚妇女面前,问道:“请问,您会购买恒舒公司的卫生巾使用吗?”

“肯定会买,而且我已经用过了国外的卫生巾……”这名接受采访的女工年纪轻轻的,约莫三十来岁的样子,不像第一位女工那么害羞。

她很乐意道:“去年,我丈夫到国外出差,回来给我买了人生中第一包卫生巾时,我觉得实在太方便了,但是也只敢在经期第二天量多的时候用一下。以后,再也不必这么省了,我可以每月买两包。”

所有媒体记者都直呼,这件事定会成为近期的大新闻。

吃了酒酿小汤圆,兴冲冲的回去报社,当天下午,各大报社的次日报纸已经编辑好报道内容,发送到印刷厂。

翌日,以《上海日报》为主的报社,包括《燕京日报》齐刷刷地刊载了上海滩恒舒公司已经做出了卫生巾这一革命性产品,洋洋洒洒报道了出来。

上海日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