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关于我在大宋政变后手搓飞机的那些事》(6.8K)(3/4)

作业的奖励一套,非酋可能还得被班主任批一顿。

总而言之。

到目前为止,包括伯努利原理,包括牛顿第三定律,包括文特利效应、包括库塔-茹科夫斯基定律,以及许许多多改良了的定律在内,其实都很难完美解释升力的问题。

飞机为什么能飞,依旧是个未解之谜。

都说诺奖遥远,其实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要是能被成功解答原理,诺奖几乎唾手可得。

但另一方面,

还是很早以前提过的一句话:

宋代不是21世纪,对于眼下这个时代的基础认知而言,某些概念其实是没必要完全追求正确。

一个比较笼统的解释,反而更容易让人理解。

因此当时徐云在解释原因的时候,便给纸片直接套上了伯努利原理。

也就是在流动的流体中,流速越大,压力越小。

眼下他为了省些麻烦,又继续将纸片延伸到了机翼,仍旧把帽子套到了伯努利原理上:

“因此咱们若是能通过某些手段,在短时内提供大量的推助力,便可能将飞机送上天空。”

“若是草民没记错的话,风灵月影宗内还有一个名叫扩音器的技艺。”

“此物体积不大,却可以将寻常人的声音扩大数倍,复刻起来不算麻烦。”

“届时殿下若能乘坐飞机飞行,再通过喇叭向万民说话,便无需再担心废帝的残余影响力了。”

听完徐云这番话,小赵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虽然在历朝历代的传说中,每个皇帝好像都有神异。

比如刘邦斩白蛇,高欢赤光紫气之异等等,仿佛你没点儿异像都不能做皇帝了。

但有一说一。

这些所谓的异像,基本上都是即位后方才涌现的传闻,真实性存疑。

真正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神异,其实一直很少很少,哪怕是有也大概率只是巧合。

可若是自己能够在登基大典时飞上高空,口吐‘雷音’,那就是真正的、公开场合之下的异象!

效果绝然要比什么大赦天下都高上无数倍,搁游戏里就是民心+40的bug效果!

想到这里。

小赵顿时有些坐不住了,连忙对徐云问道:

“王公子,不知飞机需要材料几何,多久方能制成?”

徐云闻言,顿时摆出了一副沉思状。

实话实说。

虽然他是一位diy圈中的老油子,但在古代背景下手搓一架飞机,难度还是有的。

只是根据光环提示。

任务最重的评分和技术难度有关,因此他才不得不提出了飞机的概念,否则直接搞个热气球就完事儿了。

说起飞机,首先要提及的必然是类型。

一般从结构上来说,飞机主要分成喷气式飞机和螺旋桨飞机两类。

其中螺旋桨飞机就是最原始的动力飞机,也是我们在老电影和纪录片中看到的那种。

它主要利用螺旋桨的转动将空气向机后推动,借其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前进。

具体按照动力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活塞飞机、涡桨飞机等等。

不过一有部分航空爱好者会把活塞式飞机剥离出来,作为第三类独立的飞机定义这部分人的数量不多,只能算是一种冷门流派。

当然了。

螺旋桨飞机虽然历史悠久,但目前却也没完全退出航空舞台,现役的比例大概有小二成吧。

喷气式飞机则是现在的主流机型,像我们现在乘坐的民航客机,大部分都是喷气式飞机。

比起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的分类就要复杂一些了。

例如可以分成涡轮喷气、涡轮风扇、涡轮螺旋桨和涡轮轴等等。

不过你别看飞机好像很高大上,如果不考虑评分的话,有几种类型手搓起来倒也相当容易。

比如很简单的脉冲喷气式发动机。

这玩意的英文名又叫ul色jet,二战的时候专门用来发射1导弹,只打约翰牛。

虽然在现代目光看来。

ul色jet的功率低,震动和噪音大,工作不稳定,寿命短且不可控,输出功率可控范围很窄。

但从技艺上来看,脉冲喷气式发动机实在是太简单了:

它最主要的构成就是一个管子,甚至都不一定是无缝钢管。

管子前面用一个单向阀门堵住,让空气进去,再插入一个油泵和点火器就大功告成。

启动的时候用压缩空气冲一下前面的阀门,再配合点火,瞬间就能发动了。

徐云上辈子手搓过三四台简易的ul色jet,推重比逆天的高达500+。

但考虑到这种没啥技术性的设计含金量不足,评分大概率不会太高,估摸着可能就比热气球好点。

因此徐云犹豫再三,还是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