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图书馆之行(6.8k)(3/4)



中年人先是接过徐云的学生证看了几眼,有些生硬的念着名字:

“裸裸裸缝?”

徐云嘴角一抽:

“先生,是罗峰啦”

“抱歉”

中年人道了声歉,正准备把学生证还给徐云,忽然动作一顿:

“等等,罗峰?你就是那位交还了牛顿先生亲笔信的东方人?”

说完他又想到了什么,飞快的将小麦的学生证接了过来: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徐云见说朝着小麦耸了耸肩,看来哈利波特的戏码又要上演了。

果不其然。

中年人见说表情一正,优雅的抖了抖衣领,对小麦伸出手道:

“麦克斯韦同学,罗峰同学,欢迎你们二位来到剑桥大学图书馆,我是图书馆的管理员阿莱斯亚·海佛斯。”

徐云微微一挑眉。

瞧瞧。

不愧是做图书管理员的,这格局就是不一样。

这还是今天处了小麦以外,第二位和他打招呼的人来着。

另外海佛斯这个姓氏不太常见,再结合此人的职业判断

如果没猜错,他多半就是剑桥镇上海佛斯书店的创始人了?

徐云之所以会对海佛斯书店有印象,一来是因为它是剑桥镇最古老的书店之一,名气很大。

邵洵美还和徐志摩、徐悲鸿在这家书店里面过基,称其为‘海法书店’。

二来么

则是因为一篇文章。

没错。

又到了鞭尸《意林》的时间了。

依旧是徐云读高中那会儿,他曾经在《意林》上读过一篇文章。

名字叫做《剑桥的书摊》。

书中称。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也就是1900-1940之间。

在剑桥大学的书摊上,人们总能见到一个口含雪茄,留了一撇小胡子,面带笑容的人。

他就是书摊的主人台维。

台维先生的书摊在剑桥摆了40多年,因为价格便宜,书样丰富,有许多教授和学生曾光顾过这个书摊。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经济学大师凯恩斯,他与台维是莫逆之交,甚至帮忙台维在讲课中直播带过货。

台维生前学校还曾专门为他举办过一个盛大的午餐会,师生们反他敬为上宾。

感谢他提供的“永恒而伟大的知识”。

文章最后感叹。

懂得尊重小人物的民族,才能够出现杰出的大人物,接着又是一系列的自我反思。

但徐云在到了剑桥之后才知道。

虽然台维不像之前的亚历克斯·达乌提一样完全是虚构的人物,但真正的原因却也和文章所说的截然不同。

这个所谓的‘台维’先生其实真名叫做古斯塔夫·大卫,也就是avid,说是戴维也行。

台维这个词带有很强烈的早期翻译色彩没错,最早提到他的就是上面提到的邵洵美。

但邵洵美只是提过此人的名字而已,剩下的内容全都是《剑桥的书摊》这篇文章的作者添加的情节。

大卫书店确实为剑桥贡献了不少藏书,2022年的剑桥图书馆中大约有一千本左右的书册是购自大卫书店的原本,但这位老板压根不是什么小人物。

古斯塔夫·大卫是一位从法国搬到剑桥的书商,1860年生人,时间是没错的。

不过他没长胡子,同时因为肺痨的原因也不抽雪茄照片在大卫书店一进门就能看到,有点像剃了胡子的狄拉克。

所以这在人设上就和文章有出入了。

其实呢。

古斯塔夫·大卫是一位法兰西的贵族后代,他在刚到剑桥的时候,立刻就给基督学院捐赠了5000英镑。

按照之前提到的购买力换算,大概现在的四百万上下吧。

另外邵洵美买的《莎士比亚全集》售价为3.5英镑,比当时的大众价格贵了20%,价格也一点儿都不便宜。

他最开始做的生意算是掮客,也就是通过自己的家族渠道,售卖高卢和尼德兰出版的翻译作品。

这在互联网购物还没出现的当时,解决了很多剑桥学生的阅读诉求,这才有一堆剑桥学生会光顾他的商店。

同时他还专门销售剑桥大学研究生的手稿,每一本都有作者签名,为那些合作者带来了不菲的外快。

所以才会有学生们举办宴会,‘敬为上宾’、‘感谢他提供永恒而伟大的知识’的这么一回事。

至于他和凯恩斯能扯上关系,则是因为这家书店的位置在凯斯学院大门的斜对面。

另外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还吐槽过大卫书店溢价的事情。

因为凯恩斯是靠着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才能继续大学学业的,学生时期穷的跟网络写手似的,对于这种溢价书商自然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