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命中注定的相遇(3/4)

上专门从海事学院调配来的高材生。

别看他平时喜欢打扑克,其实嘴巴相当牢靠,否则基地也不会安排他留在这儿了。

得知基地今天要出船后。

高玉林便迅速收好桌上的扑克牌,带着其他几位同事回到木屋里取出了钥匙,合力开启了船坞的闸门。

221基地的两间船坞面积说实话都不小,长度看起来大概三十多米,宽度也有十多米往上,开闸门的时候都要用绞盘来操作。

徐云原以为这种规格的船坞主要为了起到更好的庇护效果,但待闸门开启后他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好像有些错了:

只见船坞之内赫然停着一艘巨大的渔船,船身深灰色,船底是大红色,从体积上看要比外头那些十多米长的机帆船都还要大上一个量级。

这艘船光宽度大概就不止十米了,长度估摸着也有二十出头的样子。

眼见徐云一脸震撼,田志欣的眼中不由露出了一抹自豪:

“韩顾问,是不是感觉很惊讶?没想到我们的船这么大吧?”

“这可是我们基地自己建造的机帆船,当时从厂里把木料、机器设备等造船所需材料运到甘子河河口驻地,又调集了木工、钳工、电工、油漆工等高级技工,花了四个多月才造成的。”

“这两艘机帆船全长26米,宽11.5米,有两个鱼舱,载重量4万~5万斤。”

“配套的渔网长100多米,网宽200米,网下到湖里后,两只船平行拉,一网打捞上来的鱼获大概能有个6000斤左右。”

“一次拉网大概要四五个小时,所以每次我们出船往返都要三到四天,期间没有通讯设备与岸上联络,过程还是挺不容易的。”

徐云这才心下了然。

上辈子他买鱼...咳咳,钓鱼的经验虽然丰富,但鱼竿能钓上来的鱼数量还是有限的。

因此他虽然在原子城参观的时候听说过渔业队一次能捕捞好几万斤鱼的事儿,但对于鱼舱和渔船的规模却很难有个准确的认知。

后世他见到的渔船基本上都是七八米长两三米宽,因此他下意识便以为基地的渔船也就这个规格而已。

随后田志欣顿了顿,转头看向了一旁的老郭,说道:

“郭工,你和韩顾问不是想着钓鱼么,我有个方案你看看可不可行。”

“咱们的两艘船历来都是联合拉网捕鱼,一般情况下是一艘船原地待命,另一艘船沿竖直方向拉网,二者形成一个【l】的形状。”

“等抵达合适的方位后就会静待入夜,然后整个【l】开始向左或者向右平移拖行。”

“所以你和韩顾问就先待在待命的那艘船上,按时间看大概能钓个五六小时的鱼,待命的那艘船离岸边很近,等时间到了我就让小高他们开小船来接你们回去,你看如何?”

老郭闻言沉吟片刻,转头看了眼徐云的轮椅:

“我倒是没问题,但是田处长,小韩的身体情况可以负担的了在两艘船之间的移动吗?”

老郭原先的想法只是想着带徐云在码头边上钓个鱼,这种方法方便确实是方便,但近岸想要钓到鱼还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能跟着船到达湖内,即便位置离岸边只有几百米,其中的鱼类资源也仍旧要高出许多。

但是这样一来,徐云的身体情况就必须要先考虑在内。

两条船之间的移动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都有点难度,遑论徐云这么个坐着轮椅的残疾人了。

如果徐云因着这个原因出事,那么钓上多少鱼都是不划算的。

然而面对老郭的顾虑,田志欣却很霸气的一挥手:

“这事儿简单,郭工,坐着轮椅的人确实很难在两艘船之间往返,但换个东西不就成了么?”

“我们这次带的工具里头有好几副担架,到时候让韩顾问先躺在担架上,然后再找几个人合力把他抬到小船上不就行了?”

“如果韩顾问担心仰面的姿势太阳太大,我们还可以给他盖个白布,唱片机里还能放个大悲咒祈祈福啥的.......”

徐云:

“.......?”

不是,为啥感觉这描述怪怪的......

不过老郭沉默片刻,还是同意了田志欣的想法:

“好主意,但韩立同志在欧洲待得比较多,大悲咒恐怕有些抵触,我感觉还是换成贝多芬《降大调第三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吧,唱片我刚好带在身上呢。”

徐云继续:

“?!”

随后老郭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又对田志欣说道:

“田主任,按你这说法,你不和我们一起下船吗?”

田志欣闻言迅速摇了摇头:

“我就算了,渔业队出船的时候负责人员必须随行,这是队伍成立之初管理人员就统一达成的约定。”

“毕竟....出船的条件太差了,危险性也高,我们这些领导层只有与船员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