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巨额白银税金(2/3)


张五六感激道:“谢谢大兄弟。”

说着,张五六便被侍卫搀扶坐在了朱元章旁边。

朱元章问了张五六许多问题,大部分是一些铁厂里问题,张五六回答的头头是道。

随后,朱元章忽然话锋一转,问道:“老兄啊,你觉得咱们大明百姓现在生活的怎么样?”

张五六沉默了一会儿后,回答道:“俺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朱元章哈哈一笑:“那就实话实说吧!咱就唠唠家常。”

张五六想了一下,说道:“大明皇帝陛下治下,民众安居乐业,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俺也替大明百姓感到高兴。”

朱元章点了点头:“嗯,继续说。”

张五六接着说道:“不过,粮食价格是一年比一年低了,打出来的粮食不值钱。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以后会不会再饿肚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五六的话把朱元章逗得大笑。

朱元章笑着说道,“哈哈,我还以为什么事,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老兄你就放心吧,咱大明以后不会再有百姓饿肚子了,实话告诉你,你看看这个铁厂,只要这个铁厂以后源源不断生产出来钢铁,那大明百姓别说是饿肚子,大家伙儿顿顿吃肉都完全有可能。”

张五六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赶着大明新朝新气象进了京城,当了一名工人,还是那么一些见识,自然是有些不理解朱元章所说的,钢铁厂为什么能够让百姓不饿肚子?

朱元章身为大明皇帝,自然是知道钢铁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无论是农具,还是其他的工具,通通都离不开钢铁。

而应天钢铁厂一旦开始生产之后,整个大明的钢铁成本将会下降一半!

农民将会用得起更加精良的铁制农具,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工匠们也能有更多更好的工具,发明制作出,更多惊奇物品。

更为重要的是,大明的军队也将会有更加精良的武器,无论是大刀长矛盔甲护具,还是火枪火炮,都能够更加的犀利。

有了这么强大的国力,哪怕是发生了再厉害的天灾,也不可能让大明的百姓们饿死了。

正所谓邻居屯粮我屯枪,只要武器在手,饿死的只能是邻居,而不可能是大明。

朱元章视察了一圈铁厂,对于官员和工匠们的表现比较满意。

虽然是微服出访,许多铁厂的关键地方无法去视察。

但朱元章凭借自己冒用的锦衣卫身份,还是能够看到铁厂许多外围工坊的建造。

无论是攻击还是质量,都有大大小小的官员和工匠们层层把关。

特别是那些从淮南运来的水泥,更是让铁厂的各种建筑速度成倍加快。

水泥这种东西,用途广泛,而且成本低廉,生产工艺也只不过是一层窗户纸,朱瀚把他捅破之后,大明的简易法水泥就在民间拥有了广阔的市场。

铁厂的建设,自然就需要这些坚固好用的水泥。

张五六那些力工,主要做的活也都是搬运水泥砂子和石材等。

朱元章对于今日的市场非常满意,回到皇宫之后,立刻下令对应天铁厂的官员和工匠们奖励。

哪怕是张五六这些地位最低的力工,也都得到了三天加餐的奖励。

喷香的肥肉和煎鱼,让张五六这些铁厂力工们对大明朝廷感恩戴德。

“大明还真是好啊,那天的兄弟说的似乎有些道理,这铁厂还真是能让俺们吃上肉来!”张五六心中一边想着,一边勐嚼碗中的五花肉片。

这些工人们碗中的五花肉足足有半斤多。

滋滋冒油的五花肉,在张五六的嘴巴里翻滚,让张五六幸福的直哼哼。

张五六心中想着,可能大明的这个铁厂,真的以后能够让所有百姓们天天吃上肉。

朱瀚为大明早日能够发展工业,为了建设一个应天铁厂,也修建了其他配套的水泥和采石场等。

除了这些新兴的产业,原本的造纸陶瓷,纺织等行业也都受到了朱瀚许多的技术指点。

整个江南地区的丝绸产量,在洪武五年一年的总产量就超过了之前三年的总和。

这其中最大的功劳自然就属于朱瀚,更加先进的无菌养蚕,还有标准化的喂养培育,都让江南的蚕丝产量翻了一倍多。

这几个项目都取得了突飞勐进的成果,使得朱瀚在江南商界声望空前高涨。

同时因为技术对工业的巨大影响,使得江南各家商号对技术非常重视。

甚至在江南自发成立属于各家商号的技术研究坊,专门为本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