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孙刘会盟,北上夺淮(4/4)

后提兵杀来了。

所以孙权冷静下来后,连连摇头道:“孤若真这么做,那曹操和刘备岂不是立即一个从巴蜀出兵,一个从河南出兵,两面夹击于孤了?这巴蜀尚有大江三峡可以防御,可南阳和淮南,一马平川,孤如何能挡?”

鲁肃说道:“因而不可一蹴而就,此番吴侯可以应下刘备此事,然后耐心准备,待时机到时,出兵淮南之地,与曹军对峙。等拖延一些时间,破灭合肥,寇略寿春,刘备自会对吴侯放心,等荆州空虚,忽然主力尽退,然后出兵荆南,先得南州,再取荆北。刘备得知此时,必然回防。吴侯可联系曹操,愿意与曹操结盟共击刘备,希望曹操能拖住刘备大军,待我们平定整个荆州之后,便可北据南阳,西镇三峡,阻拦刘备大军。此时吴侯再与刘备议和,共击曹操。有了荆州,再安稳休养生息两年,刘备出汉中寇略关中,主公出南阳淮南寇略河南,至此天下三分,主公基业便成了。”

“先和曹操结盟,再和刘备议和?”

孙权愣了一下,然后迅速低头思索,开始陷入沉思。

他算是个合格的政治家,自然知道政治家的世界没有永恒的敌人与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鲁肃的意思是先打淮南让刘备放心,等淮南攻下来,刘备把主力调走去关中的时候,他立即扭头与曹操结盟,从淮南撤兵背刺刘备,偷袭荆州。

这个时候曹操大抵是不会有意见。

因为曹操还在关中与刘备纠缠,孙权能够背刺刘备,削弱刘备,曹操怕是一万个答应,甚至还会笑嘻嘻乐呵呵地缔结盟约。

所以曹操这一关,就轻松过去了,他也不会因为孙权攻打了淮南的事情,而选择从关中撤兵回来打他。

等到与曹操结盟,孙权偷袭荆州之后,刘备肯定是大惊失色,立即撤兵回来想保荆州。

但曹操会拖住他,孙权就可以从容得手。

顺利的话,他会很快得到整个荆州,刘备再想要撤回巴蜀,从三峡来攻打他,他就可以利用三峡来防守,同时一边派使者出使曹操,希望曹操进攻汉中给刘备压力,一边再派使者与刘备商议议和的事情。

曹操对刘备更为忌惮,且那个时候会是刘备最虚弱的时候,主力还在三峡与孙权对峙,他肯定不介意落井下石,大军进攻汉中。

到时候刘备腹背受敌,只要在三峡牢牢防守一段时间,刘备屡攻不克,那么后方面对曹操进攻汉中的压力,他大概率也只能选择与孙权议和,悲愤地接受孙权得到荆州的事实,北上与曹操决战。

因此虽然先打淮南,再背刺荆州,似乎是同时得罪了曹刘两家。

但只要巧妙周旋,利用曹刘之间的矛盾以及反复左右横跳,在已是既定事实的情况下,刘备也只能吃这个哑巴亏,不得不捏着鼻子重新与孙权结盟。

如此一来,孙权就能轻松得到荆州,甚至还有淮南之地。到时候不仅可以威胁曹操,也能有机会消灭刘备,称雄南方,窥视天下了。

当然。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理想状态。

也就是说,孙权必须要让刘备相信他没有进攻荆州的心思,才能够趁机背刺。

那么攻打淮南,就势在必行。

想通了这一点,孙权顿时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惊喜地对鲁肃说道:“子敬之言,真乃令孤拨云见日呀。”

鲁肃沉声说道:“这是目前江东能够再次崛起的唯一办法,所以我希望吴侯不要置一时之气,而耽误了国家大事。”

“善。”

孙权连连点头,环视众人说道:“子敬说的没错,孤若要取信刘备,让刘备认为孤正在与曹操作战,没有其余兵力再寇略荆州,就得北上夺淮。孤任命子敬为江东大都督,今年先准备夺淮事宜,明年就正式出发,进攻淮南,夺取合肥!”

“唯!”

众人应是,每个人都脸上洋溢着笑脸,江东终于要迈开自己奋进的脚步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