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汉末社会结构分析(2/4)

已经在曹操手里,很多人觉得曹操会是周公和霍光,兄长觉得呢?”

诸葛亮沉思了许久,摇摇头:“我不知道。”

沈晨问道:“难道兄长也觉得,像曹操这样的人,会选择匡扶汉室吗?”

“观其行,残暴至极,只是.....我也不知......但我觉得,周公和霍光,应当不会如此凶厉。”

诸葛亮虽然自幼聪明,但目前也不敢做出判断,只是从徐州一路南下,看了太多惨状,觉得周公和霍光,大抵不会残暴至此。

沈晨又问道:“兄长觉得,百姓重要吗?”

“自然。”

诸葛亮说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是为什么那些世家大族,高门贵胄,却觉得百姓如野草一般,肆意践踏呢?”

“你是说曹操吗?”

“不是,今日我与一些豪族子弟在一起,观他们言行,我问他们对曹操屠杀徐州数十万百姓如何做想,他们觉得这并非什么大事。”

沈晨有些郁闷,与古人价值观不同,导致他对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产生了一些怀疑。

倒不是怀疑后世价值观是对是错,而是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适应这个时代,是不是应该学一学那些世家子弟,有的时候就应该心狠一点。

他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也会犯错,也会有考虑不周的时候。但沈晨觉得自己优点就在于会反省,会在事后复盘。

今天这件事情也复盘了一下,他就总会去想,到底是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还是这个世界是错的,他才是正确的一方?

诸葛亮思考了很久,摇摇头道:“抱歉阿晨,我没办法给你答案,但我自己觉得,肆意屠杀百姓肯定是不对的。”

“我很苦恼。”

沈晨挠挠头:“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也许有一个人能告诉你。”

“谁?”

“你可以去问问庞德公。”

诸葛亮说道:“上个月叔父带我去拜见了他,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长者。”

沈晨就说道:“那兄长可以陪我一起去吗?”

“好。”

诸葛亮看了一眼诸葛均道:“阿弟,你在家中,我与阿晨去一趟鱼梁洲。”

诸葛均说道:“这都午后了,去鱼梁洲还得乘船,今天能回来吗?”

沈晨就说道:“无妨,回不来就住在城里吧。”

两个人便立即启程。

鱼梁洲其实离隆中很远,隆中在襄阳城西面约十七汉里处,换算成后世公里大概是7公里,坐马车得四十分钟到襄阳。

而襄阳到鱼梁洲去得坐船,从码头顺着汉江往东大概三十多里,虽然是顺水,但也得一个多小时。

所以去一趟可能要一个时辰,来回就得两个时辰。再加上还得与庞德公攀谈,现在已经是下午大概一两点钟,可能今天确实是来不及回隆中了。

不过诸葛亮既然答应陪他去,那自然是无所谓,反正沈晨的叔祖家就是他家,多他一个人睡觉并不会占多少地方。

两个人坐马车到了襄阳,然后在码头坐船去了鱼梁洲,身边跟着两个邓家的奴仆护送着过去。

到下午大概晡时三刻的时候到了庞德公家。

庞德公在鱼梁洲上有大宅子,《襄阳记》他家除了妻子之外,还有很多奴仆,就可以知道作为庞氏族长,他虽然隐居岛上,可生活过得并不差。

这个时候庞德公正在家里吃饭,下午晡时是吃饭的点,听说沈晨和诸葛亮前来拜访,他就让他们进来。

两个人手里都提了礼物,厅内庞德公与夫人还有儿子庞山民儿媳诸葛氏一起。

“阿弟,你怎么来了?”

诸葛氏很惊讶。

历史上诸葛亮与庞德公认识,就是在二姐嫁给庞山民之后。

所以他与庞德公也算是亲戚。

诸葛亮就说道:“是阿晨有些问题想请教庞公,我陪他一起来。”

沈晨把手里的礼物交给仆人,拱手向庞德公道:“庞公,冒昧打扰了。”

庞德公大概五十岁上下,看着像四十来岁,很是和蔼,笑着说道:“一起吃点?”

“之前与徐庶庞统他们一起吃过了。”

沈晨回答道。

庞德公点点头说道:“那你们先去厅里等一等。”

两个人就告退出去,在外厅等候。

大概十多分钟后,庞德公才走出来,盘膝坐在厅内席上。

二人起身见礼。

庞德公摆摆手,示意他们坐下,然后才问道:“有什么事吗?”

沈晨就把事情说了一遍,末了又问道:“我想问庞公,百姓死活真的没那么重要吗?”

庞德公想了想,说道:“重要,但也不重要。”

“为什么呢?”

沈晨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