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恩施炕土豆(下)(1/2)
“炕”是湖北省西部地区的方言,是煎炒焖炸之外的一种做菜方式。
介于用少量食用油煎与炸之间的一种烹饪方式。
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土豆,外层的口感会变得“脆”,但内里却是仍然保持着粉糯和棉软,且吃的时候一点也不会感觉油。
这样的土豆,再配上一些辣椒等调味,那种滋味,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有多爽。
“那个,徐大厨,咱们应该都有份吧?”
“我不相信徐大厨只做了一盘。”
“快点拿出来吧徐大厨,真的馋了。”
“咱们为了国际友谊,已经……”
陆风这群吃货们坐不住了,一个个凑了过来,而且还自发排起了队伍。
这样强的自觉性,让徐来都笑了。
拍了拍手,韩、王、白三位大厨出来了。
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参与到打饭,而是静静坐在一旁,一言不发。
同学们有些疑惑,但这个时候,站在队伍第一列的陆风发现了一些情况。
“怎么这个土豆没有剥皮啊?”
陆风此刻已经拿到了一盘炕土豆,但他盘子里的土豆,跟先前徐来拿出来的有些不同。
盘子里总共有三种炕土豆。
最明显的便是这种表皮皱皱巴巴,没有去皮的土豆。
“呵呵,炕土豆有三种流派,其中一种便是像你看到的这样,不去皮的。”
徐来解释道。
不去皮的土豆,是炕土豆里的【传统派】。
其做法也非常简单。
土豆不用去皮,洗干净之后,放到蒸笼上,用大火蒸。
蒸的时间需要把握一下。
不能太短,短了根本蒸不熟,会出现夹生的情况。
也不能太长,太长的话,轻轻一碰就烂了,皮也容易在后续煎炸的时候脱落,影响最终的效果。
以樱园食堂后厨的火力,像这样的土豆,只需要八分钟就可以了。
至于怎么判断到底蒸没蒸好,也有一个检测标准。
取一根筷子,插到土豆里,刚好插进去,但土豆本身又不破,就可以了。
做好这一切后,传统派还要进一步处理。
取一把菜刀,将蒸好的带皮土豆压扁。
经过这步操作,土豆皮也会随之破碎,但内里的肉却不会散落出来,其外形也由圆鼓鼓变得跟象棋子一样,又扁又圆。
后续的操作,跟其他流派的做法相似,都是用油去煎炸,也就是所谓的【炕】。
“哎,吃起来脆脆的,感觉还不错耶。”
“有点像那种油煎脆皮肠的感觉,有点意思。”
“好吃,带皮吃起来的口感跟外面做的那些完全不一样。”
很快,众人便发现了差别。
传统派的特点就是土豆那层皮。
经过先蒸、后压、再煎炸的操作,土豆皮上多出了不少褶皱,虽然是薄薄的一层,但吃的时候感觉却异常明显。
“再尝尝这种吧。”
徐来夹起一块去皮的土豆,笑着说道。
去皮的土豆,是改良派。
其做法是将洗净的带皮土豆直接扔进锅中去煮。
加入一点点食盐,水开煮15分钟即可。
这个时候的土豆,跟先前传统做法蒸的差不多,也是用筷子一戳就穿,但并不会散开。
与传统派做法不同的是,煮好的土豆需要去皮。
煮过的土豆非常容易去皮,也不会产生多余的浪费。
后续煎炸的操作,跟之前无二,可以通用。
“这个没有刚才那种脆皮肠的感觉,但吃起来也相当不错。”
“虽然剥了皮,但外层吃起来的也是有一种酥的感觉,像是一层酥软的壳一样。”
“我喜欢这种,感觉更精致,这层酥壳吃起来味道非常香。”
很快,大伙便用舌头查出了区别。
改良派其实和传统派差别不是很大,主要在于去皮的那一部分。
具体为什么要这么做,徐来也不清楚,也极少有资料去解释这些。
但徐来自己却有一个猜测。
——大概是因为后来人们的生活好了,开始追求品质。
带着皮的土豆多少看起来有些“不够精细”,摆上桌的话会让人感觉“难登大雅之堂”。
另外也存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一些不知情的食客会认为这是餐厅的菜没洗干净。
为了让它上得了台面,同时也为了避免让食客误会,改良派才会诞生。
另外,从市场的角度上,也可以佐证这一点。
现如今市面上能看到的炕土豆,无一例外全是【改良派】。
“哎,这个好像也不一样,你们碗里有这种吗?”
突然,那名e国的同学再次惊呼了起来。
他手上捏着一个叉子,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