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杨嗣昌(2/2)

畴已在围剿农民军的过程中颇建功勋,但王家桢被杨嗣昌认为是个庸才,不堪此任。

于是杨嗣昌向朱慈烺介绍,并推荐了两广总督熊文灿接替五省总理。

其实历史上杨嗣昌被崇祯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时也是如此做的。

杨嗣昌首先秘密启动议和行动。

崇祯十一年三月,辽东巡抚方一藻派瞽者周元忠出使沈阳,试探口风。

皇太极对其相当礼遇,并表示:“如有确议,则撤兵东归“。

杨嗣昌接到方一藻的报告后,立刻建议崇祯帝允许方一藻及总监太监高起潜便宜从事,办好议和,得到崇祯帝默许。

周元忠回到宁远,带回皇太极致高起潜的书信,信中称:“仍言讲款,若不许,夏秋必有举动。

杨嗣昌极力劝说崇祯帝把握时机与清和谈,但崇祯帝只命方一藻、高起潜“细酌“。

杨嗣昌不依不挠,继续上疏批评言官不顾兵部处境,只会空言误国,请求“圣鉴允行“,即明确批准方一藻与高起潜议和。

此时杨嗣昌主导议和已经公开化,引起朝臣激烈非议,掀起弹劾杨嗣昌运动。

其中攻讦最力的是少詹事黄道周,他们表面上反对杨嗣昌“夺情入阁“,实际上反对他主导的对清和议。

崇祯帝于当年七月五日召集群臣于平台,让杨嗣昌与黄道周在御前辩论。

最后崇祯帝袒护杨嗣昌,贬斥黄道周等弹劾杨嗣昌的官员。

尽管杨嗣昌摆脱弹劾,但崇祯帝碍于群臣反对,不敢接受杨嗣昌的建议。

对和谈明确支持,方一藻、高起潜与满清的和议遂不了了之。

同时,新被起用的兵部尚书卢象升亦坚决反对与清议和,与杨嗣昌形成尖锐对立。

皇太极见此情形,乃于崇祯十一年九月派兵大举入塞,对明朝展开惩罚性打击。

由于明廷内部政见分歧,总督天下援兵的卢象升受到杨嗣昌和高起潜的见死不救。

最终导致卢象升战死于巨鹿贾庄,七十余城先后失守,四十六万人被俘(包括德王朱由枢)。

到崇祯十二年三月清军方才扬长而去。

事后追究责任时,杨嗣昌虽被弹劾,但崇祯还是保住了他。

喜欢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请大家收藏:(.sodu777.net)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