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武王(2/4)

家,武王专门把箕子接来镐京,虚心请教安邦治国之道。根据箕子讲述的道理,他同姜太公、周公旦等商议,决定将古时已有但还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确定下来。即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由周天子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做出了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各诸侯可以拥兵,但必须随时听从天子调遣,定期向天子纳贡、朝贺;允许封侯世代承袭,并可在封国内分封卿、大夫;天子对诸侯有赏罚予夺之权,对封国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权过问。毫无疑问,武王实行的封邦建国方略,相对于商朝那种原始邦林立的现象来,显然是一个进步。它确有统天下于一尊的意义,在当时起到了巩固和加强全国统治的作用。

武王为了巩固全国政权,日夜思虑,睡不好觉。他还同公旦讨论过在当时被认为地处天下之中的洛邑(今河南洛阳市内)营建东都。

周武王-相关事件武王伐纣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

商朝形势图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

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之时,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00辆,虎贲(卫军)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由于周方国在西部行征伐之权,国势迅速强大,自周侯季历至西伯姬昌仅仅两代,周方国开辟的领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过王曾与纣王在山西黎城恶战一场,被打得大败,如果不是来自东夷的军师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恐怕王的统一大业将就此完结。而王被俘,囚于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姬昌很可能被纣王处死,而不是像史书上所的那样被释放回家。

牧野之战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积极作灭商的准备。两年后,武王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周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败商朝的军队,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代天子,800多年,到公元前256年,才被秦国灭掉。公元前0年,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丰镐二京在西,洛邑在东,习惯上称公元前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

周武王审时度势,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

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武王和姜太公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大军到达朝歌郊外0里处的牧野.周原为商朝地处西陲的一个属国。周王在位50年,实行许多正确的政策,国力逐渐强大,逝世时天下三分已得其二,为灭商奠定了基础。武王姬发继位后,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并用弟弟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影视剧中的周武王姬发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孤立商王朝,壮大自己力量。王在位50年,做了许多灭商的准备,他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励精图治,以德治国,礼贤下士,使周繁荣兴盛起来。姬发继位后,继续任姜尚为国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为助手,积极筹划灭商的事宜。当时,商纣王愈加荒*残暴,穷奢极欲,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他抓住了这个时机,把都城由丰迁至镐,又对商作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有1000个诸侯前来孟津会盟。这次行动锻炼了军队,取得了实战经验。

孟津观兵此时,将都城由丰(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西岸)迁至镐(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水东岸),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观兵”。

[2]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武王和姜尚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之过急。

武王伐纣在他即位的第二年,为了试探商纣王对周人备战活动的反映,出动军队大规模向东进发到孟津。自动来参加盟会的有八百多诸侯。即史称“八百诸侯会孟津”。武王在盟会上举行了誓师仪式,发布的誓词,即有名的《泰誓》记载其事。参加盟会的诸侯劝他立即伐纣。但他,伐纣还不是时候。决定班师回西土,等待时机。

影视剧中的姬发(5张)两年后,商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