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武王(3/4)

更加昏庸暴虐,杀王子比干,囚禁箕子,太师疵、少师疆逃离朝歌。商纣王宠幸苏妲己、胡喜媚,唯妇人言是听,妲己干政,商王朝内部矛盾更加激化。武王认为时机已到,果断决定发兵伐纣,进行灭殷的最后决战。于即位的第四年春,武王亲自率领兵车三百乘,虎贲武士000人,甲士45000人,以及与周同盟的庸、蜀、羌、(音毛)微、卢、彭、濮、熊、盈等方国的军旅东征。从孟津渡过黄河,于正月甲子清晨抵商都郊外0里处之牧野(河南汲县)。他向全军将士发表誓词,即《尚书.牧誓》。列举纣王只听妲己之言,不祭祀祖先、不任用宗亲贵戚,只信任四方有罪逃犯等罪状,明自己是恭行“上天之意”给以惩罚。要求将士统一步伐、严明纪律、勇敢作战,战胜敌军。在牧野战场上,武王针对商纣军中下属兵士对商纣的怨恨不满情绪,鼓动他们倒戈起义,纣军1万人倒戈,引导周军攻打纣王。纣王大败逃入朝歌,登鹿台**而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武王克商的准确年代众不一。根据南京紫金山天台科研人员以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转规律,进行科学推算结论:武王伐纣时间是公元前105年月日。另据《史记.周本纪》以及《竹书纪年》年代推算,武王克商是在公元前1066年。

建国措施影视剧中的周武王姬发攻灭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纳了周公对商民进行安抚以稳定天下形势的办法。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如封姜尚于临淄为齐国,封周公于曲阜为鲁国。他还纣王子武庚留在商都,封为殷侯,这大大安定了商的遗民,减少他们的敌对情绪。与此同时,他又释放囚犯,赈济贫民,发展生产,从而促进了西周初年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西击建国后的第三年,姬发因病去世,诵继位,是为成王。由于成王年纪尚下,由周公旦摄理朝政。周武王建立新王朝代替腐朽的旧王朝,成为历史上有数的名王之一,受到后人称颂。《史记.周本纪》:“武王克商,成王定之,康王息民。”明周人夺取全国政权是武王姬发完成的。

他委贤任能,因才录用。命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寇,丹季为司空。其他召公、太公、毕公等贤臣良将各当其位,专司其职,共同治理国政。其次,对在灭商大业中做出贡献的姬姓宗族和有功之臣论功行赏,在统治阶级上层进行权力分配,给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某种好处,换取他们对周王朝的支持。再次,对殷遗民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把殷王畿内地划分三个区域。封纣的儿子武庚为诸侯,派自己弟弟管叔治,蔡叔治卫,霍叔治邶,令他三人监视武庚,史称“三监”。为使殷的遗臣顺从周朝,武王令召公去监狱给箕子松绑,令毕公把囚在牢里的国人释放归里,恢复自由。并到商容的故宅对这位殷朝贤臣进行表彰。令南宫散鹿台之财物和钜桥之粮粟救济贫民,借以稳定刚刚建立起来的周王朝。

武王夺取全国政权之后在位两年(一灭殷当年),因病而逝。他一生严谨稳重,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但他也有失误,在刚刚取得政权之后,便“归马华山之阳,放牛桃林之野,倒载干革,包之虎皮,车甲衅而藏之府库,示天下不复用。”可是在他死后不久武庚就发生了叛乱。危急时刻,周公旦平定叛乱,辅佐周成王。

把疆土开拓到中国东商朝形势图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里被称作人方)。

周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自此,武王姬发韬光养晦、励精图治,而纣王则变生肘腋。两面受敌。击败周军以后,纣王略作休整,便兵发东夷,无暇西顾,使周方国得以重整旗鼓。

夷人尽管善弓,但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纣王指挥的商军一阵冲杀,层层包围,东夷人的部队大部分做了俘虏。

据,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

实事求是地,这个历史贡献,应该记到纣王身上。从《左传》记载的时间看,他很可能是在这次征伐东夷的战争中,路过有苏氏部落掳获了妲己。

但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却几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纣王大军尽出,指向东方,都城内防御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带领之下,奇兵突袭,于牧野一战功成,而这时商王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援手,牧野之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