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郑胡子的反击(2/4)

见面就问:“郑总司令,破袭行动是不是要取消?”刘师长说的行动是指之前已经制定好的“华北铁路破坏行动”。

为此华北各部都做了充分准备。特别是八路军,几个主力旅都在暗中集结待命,只等一声令下。但目前形势巨变,还要不要继续行动,大家都不敢确定。原因很简单,这次行动必须要由郑卫国牵头。没有他麾下的精锐牵制住日军主力,破袭行动很难顺利展开。
&ns;抗日保安团438

郑卫国忙摆道:“当然不是!若是行动取消,就不用劳烦您大驾了。不过具体的行动计划可能要改一改。”

刘师长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说:“嗯,这是必须的,敌情发生了变化嘛,自然要做出调整。”

周参谋长赞同道:“刘师长说得对,这是我们重新拟定的作战计划,还请斧正!”

刘师长忙摆摆。笑道:“周参谋长客气了,斧正可不敢当!”看了一会儿,又突然问道:“你们打算先打正太线,再打平汉线和同莆线?”

周参谋长解释说:“是的,经过我们参谋部多次推演,认为逐次发动比同时发动要好。”这主要是我军的调度能力和协同能力均远不如日军。像历史上,国民政府在39年底搞的“冬季反攻”。全国各大战区一起动,却被日军各个击破。搞得损兵折将,伤亡惨重。一时间失败主义论调甚嚣尘上,要不是后来局势略有好转,差点儿就要投降了。

刘师长沉吟片刻,点头道:“嗯,如此部署也不失为上策,我看这个改动确有必要!不过正太线上兵力似乎略显不足。我认为还得增兵!”

能够增兵当然最好。像历史上的“百团大战”,彭老总本来打算让120师派几个团赶来增援,但这一计划最终没能实现。导致正太线上兵力不足,没能达成预期目标。

周参谋长有些为难地说:“可是我们现在兵力也很紧张,如果往正太线方向投入的兵力太多,其它战场,比如平汉线就要受到影响了。”

刘师长笑道:“不要紧。这件事情我来想办法。打正太线,我们八路军是百分之两百支持的。”

如果说八路军最“仇视”哪条铁路,必定是正太线无疑。因为这条铁路把八路军当时最大的两个战略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切成了两半儿,相互之间无法呼应。所以历史上八路军很多战斗都发生在这一区域,像早期的七亘村、长生口、娘子关战斗,中期的正太路破袭战(即百团大战的前奏),后期44年、45年的反攻等等,都是围绕着这条铁路展开的。想知道华北形势好坏,看看正太线就知道了。可以说敌后抗战的历史也是一部正太铁路争夺的历史。

周参谋长大喜,忙问道:“刘师长。不知贵军能出动多少部队?”

刘师长想了一下,说:“两个主力旅,一个炮团,十个地方团如何?另外还可以召集至少十万民众!”

两个主力旅由晋察冀和晋冀鲁豫各出一个,炮团自然是八路军总部直属炮兵团,所谓的地方团在历史上其实也是主力团。只是在这个时空里重新整编了几个主力旅,这些团只能委委屈屈地算做地方部队了。但其实力并不差,由于弹药充足。训练更加充分,战斗力与历史同期相比甚至还要好一些。

周参谋长顿时欢喜地合不拢嘴,连声道:“足够了,足够了!”

确实足够了。区区一段正太铁路,仅由独立混成第4旅团来镇守。而我军方面,有49军,358旅,暂二旅,还有十个团的地方部队以及大量民众配合,怎么看都是胜算极大。顺便解释一下,暂二旅就是晋察冀军区新编成的主力旅。

当年八路军想扩充部队,常凯申又不给番号,没办法,只好自己来。第115师就以教字开头,组建教一旅、教二旅……第120师以独字打头,组建独一旅、独二旅……第129师以新字开头,组建新一旅、新二旅……呵呵,百万大军就是这么变出来的。

由于几个师抢了先,聂司令员只好以纵队(比如冀中历史上是三纵,冀东历史是四纵)打头,下设支队,支队下面再设团,这个摊子其实铺得更大。不过支队总是没有旅听起来正规,而且支队与军分区是结合在一起的,有守土之责,不能轻易调离根据地。所以聂司令员借着组建正规部队的会,又新编了暂一旅、暂二旅,据说暂三旅也在筹备之中了。

两天之后,正太路破袭战正式打响,其攻击要点主要集中在西起娘子关,东至井陉关的路段上,全长约三十公里。

娘子关和井陉关都是天下有名的关隘,易守难攻。特别是井陉关,《吕氏春秋》、《淮南子》称之为天下九塞之一。同时又是太行八陉中最重要的一条通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